史普罗教授系列讲座:你是蒙上帝所爱

圣经告诉我们说上帝就是爱。因此,许多基督徒宣称他们的上帝是爱的上帝。人们口中这位“爱的上帝”,有没有可能其实是个偶像?若是如此,那我们要怎么了解约翰一书4:8?在这部一系列讲座中,史普罗教授教导我们关于圣经中上帝之爱的本质,以及何谓“我们也当彼此相爱”。一共有13篇。点击下面标题阅读。

在场的各位,还有电视机、收音机前的听众,我不晓得你们有没有看过一部好莱坞电影,名叫《孽海痴魂》,或者读过它的原著小说,是由辛克莱·路易斯所创作的美国经典文学。如果你看过这部电影,就会知道剧中的演员有伯特·兰卡斯特,还有雪莉·琼斯。这部电影算是嘲讽性质的,它是在嘲讽两位有名的布道家,伯特·兰卡斯特饰演的艾默尔‧甘特里其实是暗指比利‧桑岱,而雪莉·琼斯,她饰演的修女雪伦‧法康纳则是暗指麦艾梅。辛克莱·路易斯的用意是要嘲笑这些布道家。
 
这部电影中最常见的画面之一就是艾默尔‧甘特里登上讲台,他会先助跑,然后用滑垒的方式滑到讲台中央,这是因为比利桑岱曾是大联盟的球员,而且很会盗垒。甘特里总是滑垒滑到讲台中央,然后说:耶稣保佑,安全上垒!接着,饰演甘特里的兰卡斯特就会露出他独一无二的笑容,并且用他的双眼放电,然后才开始讲道,说:
爱,爱是什么?
爱,是清晨与迟暮的星星
爱,是艺术家的心灵,是哲学家的内涵
 
他会东扯西扯一堆甜言蜜语,作为爱的定义。这背后所要传达的意思就是在讽刺说,布道家只要以上帝的爱为主题,就算内容全部都是废话,也仍然能够吸引到一群听众。
 
我认为“爱”这个词的意涵被掏空的程度是没有任何其他字词可以比拟的。我记得小时候有万花筒这种玩具,你往里面看,就会看到许多彩色的石头,它们在反射之下,构成了很多美丽的图案,而且当你转动万花筒的时候,这些彩色石头就会立刻变出不同的图案。
 
“爱”这个词就是遇到这种状况。在这个世俗的文化中,“爱”的含意几乎与奇幻魔法差不了多少。年代当时有一首很有名的歌,歌名叫“爱,多么绚丽辉煌”。爱,自从有音乐开始,就一直被人传唱,爱,可能是人类所有情感中最强烈的一种,每个人内心都渴望经历一种超然的爱,当我们谈到圣经中有关上帝的爱时,我们得非常谨慎,因为我们在圣经中读到“爱”的时候,都会倾向把这个词理解为浪漫,也就是用流行音乐、流行文化来定义“爱”。但我们谈到上帝的爱时,我们真正该做的,是要透过圣经来理解上帝这伟大的属性。
 
所以我们在这一系列中要做的就是要仔细查看:圣经究竟如何提到上帝的爱,上帝如何在救赎之工展现祂的爱以及祂爱的对象是谁,要怎么解释上帝的爱,以及上帝的恨?这是最难理解的概念之一。
 
首先我们要来看约翰一书的第四章,这里有段经典的叙述有提到上帝的爱,就在约翰一书四章七节。内容如下:

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上帝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上帝而生,并且认识上帝。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上帝,因为上帝就是爱。上帝差祂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藉着祂得生,上帝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不是我们爱上帝,乃是上帝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亲爱的弟兄啊,上帝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

使徒在这段经文中命令基督徒彼此相爱,同时他以上帝的性情作为这个命令的基础。我们仔细来看,他说我们应当彼此相爱,首先,原因是“因为爱是从上帝来的”。爱是从上帝来的,也就是说,他在此提到的爱是”agape”的爱,是基督的爱,是来自上帝的爱。不是一般所谓的爱,这种爱不是来自于属肉体的人类,这种爱的根源是上帝本身,是上帝所赐的,是圣灵所结的果子之一,圣灵使我们的灵魂苏醒,彻底转变,我们就被赐予爱的能力,不是一般的爱,而是来自上帝的爱。这种爱,是以上帝为根基的,一切真正的爱,源头都是上帝。
 
接下来这一句经文可能很容易造成误解,所以我们要谨慎。这句经文说:凡有爱心的,都是由上帝而生,并且认识上帝,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每一个拥有一般所谓的爱心的人都一定是由上帝而生的。约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在这里所讲的爱是只有重生过的人才有的爱。这些人的内心被圣灵的大能改变,并且真正经历过重生的人都一定会展现出这个特征。我这样说好了,若没有经历过圣灵大能的改变,就没有人能活出这样的爱。换个方式说,如果一个人确实活出了这样的爱,那么这就表明了他是由圣灵生的。所以,没有经历过重生的人就没有这种爱,而每一个经历过重生的人都有这种爱,每一个上帝所生的人都有这种爱。有这种爱的人,就是上帝所生的人。
 
约翰接着说,没有这种爱心的,就不认识上帝。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上帝,因为上帝就是爱。关于上帝的爱,这是圣经中最有力的一段说明。约翰一开始说爱是从上帝来的,然后约翰又更进一步地说:上帝就是爱。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说上帝“就是”爱呢?在美国,有许多人在讨论这个“就是”,这节经文里的“就是”是什么意思?这是因为,“就是”这个词的用法,不只一种。有时我们把“就是”当作连缀动词来用,连缀动词后面接的不是受词,而是接主词补语,这个补语是用来描述主词的身份的。所以在英文中,“就是”这个词有时可以被视为等号,从这个角度来解释的话,“上帝就是爱”,就可以倒过来说,“爱就是上帝”,但这就是扭曲约翰的原意了。
 
约翰并不是随便把上帝和爱给放在一起,所以我们不能说,凡是感受到浪漫或爱上别人的人就是遇到上帝了。不是这样的,当约翰说上帝就是爱的时候,他用的是一种夸饰的文学表达手法,他的意思是说,上帝有非常丰盛的爱,爱是上帝的本性中非常核心的一个属性。爱和上帝是如此密切相关,以至于你甚至可以说:上帝就是爱。这种表达方式,就有点类似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这意思是说基督与真理是非常密切相连的,祂完全没有错误,没有谎言,没有任何虚假,所以我们可以用一种超然的方式说,祂不只讲明真理,也因为祂与真理十分紧密相连,所以可以说祂就是真理,祂就是生命,因为一切生命的源头,就在祂和祂的权柄里面。
 

当圣经以这个方式提到上帝的爱时,意思是说,无论我们对上帝有什么样的了解,无论我们对上帝持什么样的观点,一旦忽略了祂的爱,就是扭曲祂的性情了,因为爱与祂的性情、本质十分密切相关,但这不是我们现代神学常见的毛病,我们的问题并不在于认为上帝没有爱,相反地,我们现代文化中常见的毛病是我们常把上帝的爱当作廉价的爱,并且忽视或删除上帝其他的属性,认为上帝的本质只有一个,就是爱。

 
我在教导上帝的至高主权、上帝的公义或上帝的圣洁时,常会有人跳出来反对说上帝没有这些本质,他们会说:我的上帝,是爱的上帝。他们讲得好像上帝的爱是与公义不兼容的,他们认为,既然上帝是爱,祂就不可能拥有至高的主权,或认为上帝的爱,会排除祂的圣洁,这是很严重地在扭曲上帝,所以我们得先谨记这个警告,我们身为堕落败坏的人类每当思想上帝的本质时,都会有个基本的倾向,就是把上帝亲自启示有关祂自己的真理换成谎言,就像使徒保罗在罗马书第1章说的:
 
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这就是最原始、最根本的罪。就是偶像崇拜。在古代,偶像崇拜的方式比较粗糙,古人会用木头或石头为自己雕刻偶像,然后跪下来敬拜这些自己用手所造的东西。而我们现代人很容易自我感觉良好,我们说我们不会像古代人那样崇拜偶像,我们都是很文明的人。但事实上,我们拜偶像拜得更厉害,每当我们把上帝的荣耀换成次等的概念,无论是用石头或木头雕刻的或者是用心思想像出来的,我们就是在拜偶像。
 
如果我们要一个没有公义、没有圣洁、没有至高主权的上帝,那这个上帝就跟木头或石头偶像差不多了。所以我们要很小心,不要把圣经中的上帝,换成一个只有爱、没有其他属性的上帝,尤其是我们根本还没弄清楚圣经中的爱是什么意思,甚至把这个世界对爱的定义当作真理,像是“爱是永远不必说抱歉”。圣经有这样写吗?按照圣经的意思,有爱心的人,一旦伤害到别人,就会道歉,一旦违背上帝的命令,也会感到愧疚。所以我们要记得,虽然“爱”是上帝的本质,一个非常重要的本质,但是,上帝是一个完整的存在。我不是说祂构造简单,我是说上帝并不是由好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并不是说上帝有一部份是至高的,有一部份是公义的,有一部份是永远不变的,有一部份是无所不知的,有一部份是永恒的,有一部份是爱,相反地,我们认为上帝同时拥有这些属性。
 
所以,若要了解上帝任何一个属性,你必须从祂所有的属性来一并了解,我们在这一系列聚会中要来了解上帝的爱,这个爱是永恒的爱;上帝的爱是至高主权的爱;上帝的爱是永恒不变的爱;上帝的爱是圣洁的爱;上帝所有的属性,同时也都存在上帝的爱里。上帝的公义是爱的公义,上帝的圣洁是爱的圣洁,祂的全知是爱的全知,正如祂的爱是全知的爱,所以我们要提防的危险,就是把上帝的爱从祂所有的属性中抽离出来,误以为只有“爱”能够定义上帝的性情与本质。
 
当我们开始明白,“爱”是上帝众多属性之一时,要了解上帝,一定得了解爱。我认为如果我们能了解上帝的爱与祂其他属性的关联,那我们对祂的爱的了解,就会因此而深化。顺带一提,在我们下次探讨上帝永恒的爱之前,我想先讲一下上帝圣洁的爱,当我们说“上帝就是爱”的时候,我们务必赶紧接着说,祂的爱,是圣洁的爱,这或许是最好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避免以世俗的概念来理解上帝的爱。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爱是稀松平常、没什么特别的,在流行艺术中随处可见,却与上帝的爱毫无关系。所以,一谈到上帝的爱,首先就要知道,祂的爱是圣洁的,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查看圣经中“圣洁”这个词,会发现它有两个主要的意思。圣经中,“圣洁”最首要的意思是指“有所区别”,是“不同”、“分别”的意思。也就是说当我们说上帝是圣洁的时候,意思是指祂与所有受造物都不同祂高于一切的受造物祂高过万物所以当我们谈到祂的圣洁我们谈的是祂超越一切受造物的荣美这是首要的意思
 
成为圣洁就是有所分别,有所不同”。圣洁的次要含意就是纯洁,完全纯净,毫无瑕疵,没有任何邪恶存在里面。圣洁的这两种意涵,都存在爱的定义里。所以,关于上帝的爱,我们首先要知道,这爱是超然卓绝的,不是稀松平常的,不容滥用,不是一般人所谓的爱,而是伟大、神圣、卓然而立的爱,这种爱绝对不是受造物能够表现出来的。我们也要知道上帝的爱当中,并没有任何自私的成分,没有丝毫的邪恶和罪,上帝的爱极其荣耀光明,没有任何黑暗存在里头,所以当我们遇到上帝的爱,我们就是遇到”sui generis”的爱,也就是独一无二的爱。这种爱超越我们一切的经历,但祂愿意与祂的受造物分享这个爱,祂也期望我们对彼此展现这种不同的爱,也就是圣洁的爱。
圣经并不是说“骄傲在跌倒以先”,而是说“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我应该要注意这点,我们Ligonier有个习惯,就是在讲座开场的时候提到一些小知识,通常跟棒球有关,有时候是跟历史知识有关。我的骄傲让我跌了一大跤,因为在第堂课程中,我有个地方讲错了,就是《孽海痴魂》这部电影,我误把雪伦‧法康纳这个角色当作是由雪莉·琼斯饰演的,其实是珍·西蒙丝饰演的才对。我不知道我怎么会讲错,但我只能在这里为我讲错的部分向你们道歉,道完歉后,我要从败坏和跌倒中站起来。
 
我们继续来探讨上帝的爱吧。祂的爱如此伟大,祂的怜悯能够遮盖我这样的失误。我在第一堂课中说过,我们必须把上帝的爱和祂其他的属性放在一起来理解。我上次也大概地提到了上帝的圣洁,上帝的爱是圣洁的爱。关于上帝的爱,我接着要提到另一个属性,就是永恒,上帝本身和上帝的爱,都是永恒的。
 
当我们说上帝是永恒的,这远远不只是说上帝是一直持续存在。当我们说上帝是永恒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上帝是独立存在的。上帝自始就存在了,祂是万有的根源,祂的存在不须凭借任何事物,祂有完全的能力,可以独自存在。我常说,我最喜欢的神学术语就是“自我存在”,每当我思想上帝的本质时,这个字词都会让我感到震惊。这个字词的意思是说上帝是自存的,祂是独自存在的,也就是说,祂的存在并不仰赖任何外在的事物。也就是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个时刻是上帝不存在的,上帝的存在没有起点。
 
圣经的开头说:起初,上帝。我们这些受造物与造物主之间有强烈的对比,因为圣经说“起初”的时候,圣经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说:这个世界并不是永恒的。这个世界的存在是有起点的,我们的存在也有起点,所有受造物的存在,都有起点。
 
圣经并不是说:起初,开始出现了上帝,而是说:起初,上帝创造了世界。也就是说,在万物受造之前,上帝就已经存在了。这让我们注意到上帝的自存性。在上帝创造世界之前,祂就已经存在了。圣经让我们明白上帝在永恒中就已经存在了,所以,在永恒中,爱的属性就已经存在了,也就是说上帝并不是到了创造万物时,才突然拥有爱的属性。祂一直都是慈爱的上帝,若是如此,在世界被创造之前,除了上帝以外,没有任何事物存在。
 
那我们就必须问这个问题:既然这样,那么上帝所爱的对象是谁?在创世之前,上帝所爱的对象是谁?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它的答案也很复杂。因为当我们想到创造的时候,我们会根据圣经来区分创造和救赎。上帝创造了美好的世界,随着人类的堕落,整个世界陷入败坏,接着,创世记第章之后的经文就记载了上帝的救赎之工,祂拯救祂的百姓脱离这全面的堕落。
 
但在万物受造之前,在救赎开始之前,上帝就存在了。上帝在创造万物之前,就知道堕落将会发生,祂也知道祂将会展开救赎的计划。所以在永恒之中,上帝就已经准备好救赎的计划了,上帝也知道,这个救赎计划将由祂三位一体的每个位格来共同执行。所以我们在神学领域中谈到救赎之约,这个约并不是上帝与我们订立的,而是父上帝在永恒中与圣子和圣灵所立的约。
 
圣经告诉我们说,是父差遣子来到世上的,父差遣子来到世上,子在永恒中也早已同意要来到世上了,圣子并不是被强迫成为肉身来到世上救赎我们的,在永恒中圣子就喜爱遵行父的旨意了,父与子之间这个约定是在创世之前就订好的。父将会差遣子,子也将心甘情愿地听从差遣,并批戴人类的本性,甘心降卑,成为仆人,甘心顺服,以至于死,为了要救赎祂的百姓,所以祂在救赎中的任务是要成就父要祂成就的事。
 
圣灵在这个约中的角色是什么呢?圣灵在永恒中也认同父与子的计划,要将基督所做成的工给成就在上帝的百姓身上。所以救赎之工,不只是父做的,也不只是子做的,也不只是圣灵做的,而是三位一体共同做成的。就像创造之工一样,也是三位一体共同做成的。
 
圣经告诉我们说,上帝创造了天地,不过祂是藉着子创造这一切的,子是首生的,就连在创造之初,我们也看到经文说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并把光暗分开,所以创造与救赎,两者都是三位一体共同做成的,而且三个位格都是在永恒中就同意这么做的。
 
圣经也告诉我们,上帝之所以在永恒中决定要执行救赎的计划,是因为祂爱祂所创造之物,上帝如此地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爱子赐给他们。救赎的计划,是出于祂的爱才得以成立的,但我们很容易误会,以为上帝所爱的对象主要是世人,或是祂所决定要拯救的人。上帝当然爱我们,这没有错,也正因为祂爱我们,祂才差遣基督来作我们的赎罪祭,但是,父所爱的主要对象是子,我们在研读圣经时,常常忽略这点。
 
我们必须注意,新约圣经多次提到父对子的爱。上帝爱我们,当然没错,但我们必须记得祂是藉着子来爱我们的,我们都在基督里,因着救赎之工,我们在父的眼中是属于子的。因着父对子的爱,我们才被包括在救赎之中。
 
我们来看一下彼得后书,从开始看,彼得说:我们所告诉你们,那有关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再临的事,并不是根据捏造出来那些荒唐的传说,我们曾亲眼看见祂的伟大,祂从父上帝接受尊贵、荣耀的时候,我们也都在场,那时,至高荣耀的上帝对祂说:这是我亲爱的儿子,我喜爱祂,我们跟祂一起在圣山上,亲耳听见这天上来的声音。
 
毫无疑问,彼得在这封书信中所指的事情是耶稣在地上的事工即将结束时所发生的事件。那时耶稣离开耶路撒冷和门徒一起往北走,在该撒利亚腓立比事件之后几天,在变相山上,当着彼得、雅各和约翰的面前,祂的面貌改变了。他们还看见了以利亚和摩西跟祂站在一起,基督的衣裳洁白如光,脸面明亮如日头,彼得想在那边搭帐棚并永远待在那里,他们因着基督的荣耀与尊贵而震惊不已,因为祂神性本质的光辉,从祂的人类本性中照射了出来,在门徒眼前显露出来。他们听见来自天堂的声音,上帝说:这是我的爱子。这是我的爱子。当耶稣在约旦河受洗时,天上也发出一样的声音,圣灵彷彿鸽子降下,落在基督身上,那时,天开了,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所以我们看到,新约不断地指出耶稣是父所喜爱的,使徒们认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父、子、圣灵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很亲密的。同时,圣经也提到上帝对我们的爱,这份永恒的爱,它的根基是父对子的爱,这点并没有那么容易看出来,没有像父对子的爱那么明显。事实上,使徒在思考上帝对我们的爱时,都纷纷感到惊讶。
 
我们翻回约翰一书第3章,就是我们一开始看到上帝是爱的那部分。约翰一书第章的开头说:

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上帝的儿女。世人所以不认识我们,是因未曾认识祂。亲爱的弟兄啊,我们现在是上帝的儿女,将来如何,还未显明,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祂,因为必得见祂的真体。凡向祂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祂洁净一样。

 
你有注意到约翰这句话中的惊奇与诧异吗?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这是什么样的爱?我们竟得以被称为上帝的儿女!他无法理解,他并没有把这份爱视为理所当然,并不是凡被上帝所造的,就都是上帝的儿女。他知道,能被算为上帝的儿女,这是种特权,这个特权只能透过恩典而获得,是一个人所能经历的最美好无比的特权了。
 
新约不断地指出,我们之所以被称为上帝的儿女,之所以得到这不可思议的爱,是因为上帝将儿女的名份赐给我们,我们并非一出生就是上帝的儿女了。圣经强调说,我们原本都是可怒之子,是魔鬼的儿女,但后来上帝将儿女的名份赐给我们,我们才被视为上帝的儿女。
 
关于这点,我认为罗马书有段经文讲得最透彻。就从罗马书开始,罗马书开始。保罗说:“如果上帝的灵住在你们心里,你们就不属肉体,乃属圣灵了。”保罗说我们原本都是属肉体的,我们出生的时候,一点都不属圣灵。不过,保罗接着说:“如果上帝的灵住在你们心里,你们就不属肉体,乃属圣灵了。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基督若在你们心里,身体就因罪而死,心灵却因义而活。然而,叫耶稣从死里复活者的灵若住在你们心里,那叫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也必藉着住在你们心里的圣灵,使你们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弟兄们,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是欠肉体的债去顺从肉体活着。你们若顺从肉体活着,必要死,若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必要活着。因为凡被上帝的灵引导的,都是上帝的儿子。
 
也就是说,没有人天生就是上帝的儿女。成为上帝的儿女,是一件超自然的事。没有经历过重生的人,他们并没有圣灵的内住,也不是上帝的儿女。但凡有圣灵内住的人,就都算是上帝的儿女了。
 
保罗又说:因为凡被上帝的灵引导的,都是上帝的儿子。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上帝的儿女。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上帝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荣耀。
 
我很喜欢旧约中的一个故事。我认为它很清楚地指明了有关儿女名份的事。这个故事就是米非波设的故事,米非波设是约拿单的儿子,他的双腿都是瘸的。我们都记得大卫和约拿单之间有非常特别的爱,约拿单非常爱大卫,甚至愿意为大卫而放弃继承父亲扫罗的王位,让大卫作王。当扫罗追杀大卫的时候,约拿单也帮助大卫逃跑。他们之间的爱是很深厚的。后来扫罗在一场战役中被杀了,不只扫罗被杀,约拿单也被杀了。这个消息传到大卫耳中,大卫不禁感叹说:英雄们竟倒下了。他又说:不要在迦特报告;不要在亚实基伦街上传扬,免得敌人因他挚友的死讯而欢喜快乐。
 
后来,大卫麾下的将军们急着要确保大卫能够顺利登基,于是便将扫罗的家室赶尽杀绝,杀掉所有会阻碍大卫登基的人。当时,米非波设的乳母抱着他逃跑了。于是大卫问说:扫罗家还有没有剩下的人?约拿单还有没有剩下的亲人?大卫的手下就在全国到处寻找。后来就找到米非波设。于是把他带到宫中,米非波设肯定害怕极了。他以为大卫要把他处决,但后来发生什么事呢?大卫对米非波设说:你是我家中的人,你将每日与我同席吃饭。大卫将米非波设的地位提升为皇室的一份子。
 
为什么呢?这不是因为大卫爱米非波设。他根本不认识米非波设。他却尊荣米非波设、拯救米非波设、厚厚地施恩给米非波设。为什么?因为他爱约拿单,大卫因为爱约拿单。于是收养了米非波设,成为家中的一份子。
 
这就是上帝对我们做的,因为祂爱基督,所以祂接纳我们成为儿女,和基督同作后嗣。上帝爱基督,所以爱我们。我们蒙父喜爱,是因为基督蒙父喜爱。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这点,基督才是父眼中的宝贝,父因为爱子,所以将礼物赐给了子。这个礼物就是你和我,以及所有被接纳为上帝儿女的人。
大约二十五年前,我订了一张从匹兹堡飞往旧金山的机票,到了机场时,我发现这个航班的票有超额贩卖的情况,所以我就变成没有座位了。由于这个不方便的意外,航空公司决定补偿我,就提供了我几个很棒的服务,首先,他们让我全额退费,接着,他们把我安排到下一班飞往旧金山的飞机。延误三个小时,幸好我没有赶时间,所以这没有造成我太大的困扰。我就搭乘免费的班机前往旧金山,而且航空公司还让我坐头等舱。那是我第一次坐进主要航线的头等舱,当我坐下来的时候,我认出坐在我旁边的人,他是美国企业中一个很有名的人,你们一定都认得他的名字,但我不能告诉你们他是谁。
 
我开始跟他聊起天来,在飞往旧金山的漫长旅途中,我们聊到与公司执行团队招募有关的事。那时我对他说:你的公司招募执行团队时,最首要的条件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他的答案让我感到惊讶,他说最首要的条件就是忠诚。我心里想:咦,真是奇怪,毕竟大部分的人不会希望自己被一群唯命是从的人包围,而且有谁会那么没有安全感,竟然把忠诚当作首要条件?我以为最重要的条件是竞争力之类的。但这个人非常坚持他的立场,他说:如果我无法信任我身边的下属,那我就没办法好好地当公司的领导人了。
 
我一直记得他说的话。因为我想到真正的忠诚,在许多层面上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几年前,我看了《英雄本色》这部好莱坞电影,电影内容是威廉·华勒斯与苏格兰的独立过程,电影中有一幕,威廉·华勒斯所信任的盟友背叛了他,观众当下还不知道叛徒是谁。但当剧情揭晓叛徒的身份时,我整个人僵住了,我看着银幕上饰演叛徒的演员,他的脸让我想到我一个朋友,我非常信任我这位朋友,但他却背叛了我,这让我感到浑身不舒服,受人背叛的滋味很不好受。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经历过这种令人非常痛苦的背叛,以及随之而来、难以消除的无助感。这也让我想到我之前读过圣奥古斯丁的传记,圣奥古斯丁在去世前,曾提到说,他经历过许多次密友的背叛,他对此已不再感到忿忿不平或苦毒,并且转而只信任基督。因为说到底,只有非常非常少的人,会在艰困的时刻中陪伴在你身边。
 
我说的这些东西,与我接下来要讲的有关。圣经启示了上帝的特质,我们已经知道祂的爱是永恒的爱,是永不改变的爱,是圣洁的爱。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上帝的爱是信实的爱,事实上,没有比这还更信实的爱了,这爱的坚定不移是超越人类所能理解的。
 
在我们开始探讨上帝信实的爱之前,我们先一起看看圣经中有关信实的反例。我们来注意看圣经所提到的不信实以及随之而来的后果。
 
我要再次从我的旅程开始讲起,几年前我到意大利去一趟,在罗马待了一段时间,并且有幸能拜访当地有名的古迹,例如竞技场、梵谛冈宫廷和拉丁教堂等各个景点,还有凯撒宫殿的遗迹。不过当我到了整趟旅程中最有意义的景点时,我连排队都不用排。因为大家都忽略了这个地方,那就是使徒保罗被尼禄皇帝处决之前所待过的最后一座监狱,这个地方叫做马梅尔丁监狱。它的地点就在罗马广场遗址的对面,当时罗马帝国的元老就是在这个广场开会的。而对面这座监狱其实只是古老的水池而已,是从大石头凿出来的,凿成一间大约八到十尺高、十五尺宽的房间,而且是在地底下的,因为原本是用来储水的。
 
所以我走下楼梯,走进入口,一片漆黑,四周无人。我想象使徒保罗在这可怕的地方,度过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等候他的处决,这可能就是使徒保罗写下最后一封信的地方。也就是新约圣经中的提摩太前后书向提摩太,他最亲爱的朋友与门徒道别。
 
我们在提摩太后书的结尾,也就是,读到保罗对提摩太说:

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祂显现的人。

仔细听保罗说的话,你们知道许多圣经译本的编辑者,会在经文旁边加上小标题,这样当你在寻找特定的经文时,这些小标题就能帮助你更快找到。在NKJV译本中,第九节和后面的经文有个小标题叫做“被遗弃的使徒”,这就是保罗当时处境的概述。
 
他在四章九节对提摩太说:你要赶紧地到我这里来。他要提摩太加快脚步,因为他的时日不多了。当时提摩太还在以弗所,他收到这封信后必须快马加鞭赶到保罗身旁。你们听听保罗这句话中带有何等的痛苦:

你要赶紧地到我这里来,因为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往帖撒罗尼迦去了,革勒士往加拉太去,提多往挞马太去,独有路加在我这里。你来的时候,要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我已经打发推基古往以弗所去,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铜匠亚历山大多多地害我,主必照他所行的报应他,你也要防备他,因为他极力敌挡了我们的话。我初次申诉,没有人前来帮助,竟都离弃我,但愿这罪不归与他们。

 
在继续往下读之前,我们先回头来看他说了什么。“请赶快过来,底马已经离弃我了,”如果你仔细读使徒保罗的信,你会发现底马跟保罗并不只是点头之交而已。底马在保罗的两封书信中,都是以同工、伙伴的身份被提及的。底马是保罗宣教路途上的伙伴之一,保罗讲道的时候,他就站在一旁,他很清楚使徒保罗的刻苦耐劳,也亲眼目睹保罗在敌人手中遭遇多残忍的虐待,以及保罗如何在这一切中持守信仰。
 
保罗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底马对此一清二楚,他全都亲眼见证过,但当时局越来越艰困的时候,保罗说:“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往帖撒罗尼迦去了。”你能想象当底马离开的时候,保罗内心的感受吗?底马就这样离弃了他,让他在监狱中等死。保罗接着说还有其他人也离开了,革勒士往加拉太去;提多往挞马太去。只有路加还在,只有路加跟他一起走到最后。路加在使徒行传中记录了保罗的事工,路加对保罗忠心到底。
 
保罗接着说:“你来的时候,要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这岂不是很令人惊讶吗?因为保罗曾经把马可从宣教之旅中开除过,虽然保罗曾经因为马可的不适任而开除他,但他还是能够对保罗的事工带来不少的帮助与贡献。在生命将结束时,保罗说:把马可带到我这里来,我已经打发推基古往以弗所去。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也把它带来。保罗待在这个潮湿的地下监狱,感到寒冷,他需要多一点衣服。
 
“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传说有一位古罗马皇帝,他拥有很多很珍贵的书籍,有次他在逃亡时必须得游泳渡河,他身上穿着贵重的衣服,但他想也没想,就抱着这些书跳进河里,他把书顶在头上,用脚打水前进,最后他的衣服坏了,但他保住了他的书。后来这位皇帝,就以喜爱学习胜过喜爱华丽的衣裳而闻名。使徒保罗就像这样,他马上就要被处决了,但他还是说:把我的书卷带来,我要读。
 
“铜匠亚历山大多多地害我,主必照他所行的报应他,你也要防备他,”保罗又说:“我初次申诉,没有人前来帮助,竟都离弃我,但愿这罪不归与他们。”听仔细了,“惟有主站在我旁边,加给我力量,使福音被我尽都传明,叫外邦人都听见,我也从狮子口里被救出来,主必救我脱离诸般的凶恶,也必救我进祂的天国,愿荣耀归给祂,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我初次申诉的时候,大家都逃走了,除了耶稣以外,耶稣一直都在我身边,就像祂说的一样,祂说到做到,加给我力量。于是在这忧郁困顿的情况中,保罗开始颂赞了起来,他颂赞主的荣耀,主加给他力量,也应许不离弃他,与他同在,并将带他到永恒的国度去。
 
在使徒保罗的一生中不断支撑他往前的,就是他对基督信实之爱的完全信靠,这是不离不弃的爱。这位基督完全能够体会,保罗离世前所经历的痛苦。翻到马可福音第十四章,就会看到耶稣进入客西马尼园的情境,祂在客西马尼园求父将那杯撤去,也就是审判的杯,祂请求父使那杯离开祂,祂招集祂亲近的朋友,也就是祂的门徒,对他们说:与我一同警醒。
 
祂邀请他们与祂一起度过客西马尼的煎熬,我们在马可福音十四章三十二节读到:

他们来到一个地方,名叫客西马尼,耶稣对门徒说:他们来到一个地方,名叫客西马尼。耶稣对门徒说:“你们坐在这里,等我祷告。”于是带着彼得、雅各、约翰同去,就惊恐起来,极其难过,对他们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你们在这里等候,警醒。”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倘若可行,便叫那时候过去。”他说:“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将这杯撤去;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耶稣回来,见他们睡着了,就对彼得说:“西门,你睡觉吗?不能警醒片时吗?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耶稣又去祷告,说的话还是与先前一样。又来见他们睡着了。

你能想象这有多尴尬、多羞耻吗?
 
一开始祂叫醒彼得,你在睡觉吗?不能同我警醒片时吗?你能想象彼得感到多么愧疚吗?彼得连忙起身说:主啊,我不会再打瞌睡了,我向你保证我这次会警醒。但耶稣再回来的时候,发现他们又睡着了,因为他们的眼睛甚是困倦,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耶稣第三次回来,对他们说:你们还在睡觉休息吗?够了,时候到了,看哪,人子要被交在罪人手里了。起来!我们走吧。看哪,那卖我的人近了!祂是指着犹大说的,这个人将以亲嘴为暗号来背叛耶稣。
 
接下来发生的事你们都知道。耶稣被逮捕,并被带到彼拉多那边受审判,门徒都逃走了,只敢隔着安全距离偷偷跟着。傍晚,天气转凉,门徒看到有仆人和使女聚集在火堆旁,他们就上前去取暖。但有个使女听到彼得的口音,认出他是从加利利来的,这位使女不是政府官员,她对彼得说:你素来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稣一伙的。彼得却不承认,他三次当着众人面前不认主,他第三次甚至发咒起誓说:我不认得你们说的这个人,别把我跟祂扯在一起。就在他第三次不认耶稣的时候,圣经告诉我们说耶稣看了彼得一眼。整个历史上,再也没有任何双眼的交会,是那么令人痛苦的了。耶稣什么也没说,只是看着彼得,彼得崩溃了。
 
幸好,彼得后来有悔改,被耶稣坚固,活出了名符其实的一生,但在那个晚上,彼得这个磐石只不过是一粒细沙而已,因为当时他爱这个世界多过爱他的救主。不过,说到背叛,最彻底的离弃是发生在十字架上的,上帝把审判的杯摆在祂的爱子面前,转身离开祂,把基督送进地狱,把所有的咒诅都放在祂身上,在那可怕的当下,基督痛苦地喊说:“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
 
被彼得离弃是一回事,被底马离弃是一回事,但被上帝离弃就不一样了。当然,耶稣知道那杯代表着什么,祂知道,如果要完成救赎的计划,父就必须把罪的刑罚降在祂身上。因为一切刑罚的终极意义,就是上帝离弃罪人,以赛亚书五十三章:“耶和华却喜悦将祂压伤,使祂受痛苦。”这听起来几乎象是魔鬼才会做的事,主竟然喜悦压伤祂的仆人,但这里所说的喜悦,并不是指父喜悦看到子受痛苦,而是指父为了你我的缘故而击打祂的爱子。父爱我们,子也爱我们,为了这份爱,子必须被父击打,必须承受所有咒诅,必须被父离弃,但这并不是结局。
 
耶稣经历了离弃,但后来祂说:“成了。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因为祂知道父信实的爱,这就是蒙上帝所爱的意思,祂绝不永远离弃祂的子民。
在上次的聚会中,我们探讨了不忠的问题,以及背叛带来的痛苦。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更了解何谓上帝信实的爱。今天,我们要来看看所谓的信实,圣经如何正面地提到上帝信实的爱?
在开始之前,我要先忏悔。我在读大学和神学院的时候都有学希腊文,学了六年,所以我在圣经希腊文方面有不错的底子。至于希伯来文,我只在神学院学过一个学期而已,而且那个学期我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请病假,所以我的希伯来文基础很弱。
老实说,当我在荷兰读完研究所后,我去史基浦机场,准备要搭飞机回美国,但是我的行李超重,而且我没钱负担额外的费用。最后,我只好把我的希伯来文圣经留在史基浦机场,这样行李才不会超重,因为那本圣经很厚。
我回国后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再买一本新的,所以我对希伯来文的了解可说是非常不足。如果没有辞典的话,我光是念希伯来文字母都有困难了。我绝对不是古希伯来文的专家,不过我确实懂一个希伯来文单字,这个单字对于旧约中“上帝的爱”这整个观念来说是非常核心且重要的。
这个在旧约中不断重复出现的单字就是“hesed”。这个单字的翻译有许多不同的版本,有时候被翻译为怜悯,有时被翻译为仁慈,有时被翻译为盟约之爱,不过它最常被翻译为一个复合词,也就是慈爱。有时候也会被翻译为“上帝信实的爱”,这个概念在摩西五经中就已经出现了。这个词被用来描述上帝与以色列百姓之间的关系。祂将他们领出埃及为奴之地,并且应许作他们的上帝,让他们作祂的子民,因此上帝就藉着盟约来承诺要爱祂所拯救的民族。这个盟约所产生的紧密连结,就是hesed的含意,也就是坚定不移的爱,也可以翻译为慈爱。
别忘了旧约先知弥迦,当时的百姓与现在的我们有一样的情况,我们老是想要把每件事都浓缩成三堂简单的课。所以我很确定这位先知当时也常听到这种要求,人们要他根据盟约把身为一个犹太人应有的责任给简洁扼要地列出来。人们问说:耶和华要的是什么呢?上帝透过先知弥迦把答案给说了出来,耶和华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上帝同行。”
你们仔细想想这段经文,我们是否能够遵行这段有关敬虔生活的浓缩精华,基本上就是这三件事:做正确的事,喜爱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上帝同行。这节经文的第二个命令提到的怜悯就是hesed这个词。弥迦说上帝向你所要的不只是行公义,同时也要爱好怜悯,也就是坚定不移的爱,也可以翻译成我所说的“信实的爱”。
 

我有个朋友,他以前是我神学院的学生,现在已经当牧师好几年了。他曾经告诉我说,他的家庭有句很常讲的格言。我问说什么格言,他说:在我们家,我们常说“家人要肝胆相照”。我说:肝胆相照?我没听过这个成语,这是什么意思?他说:你知道的,就是要肝胆相照。我说: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他说:这意思就是说,我们一家人要互相照顾,无论发生什么事。这就是家人之间很美的一件事。你身处这个关系之中,很难脱离。因为有血缘关系,你是家庭的一份子。在这个世界上,你只有一位母亲,也只有一位父亲。如果关系破裂了,那会是一大悲剧。

如果每个家庭都奉行“肝胆相照”这句话,那么我们的国家会变得多么强大呢?这句话表达了弥迦所说的“好怜悯”,也就是说我们的爱应当是坚定不移与信实的。我先前说过,整本旧约都不断提到上帝信实的爱。不过我认为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在何西阿书里,我们常说阿摩斯书的基本主题是上帝的公义,也就是“行公义”,而何西阿书的基本主题则是“好怜悯”。我们花点时间回想一下何西阿书的信息吧,我直接从第四章开始念,我们在四章一节这边看到这个严肃的开头:

以色列人哪,当听耶和华的话。耶和华指控这地的居民(也可翻译成“耶和华与这地的居民争辩”)……

何西阿说这些话,是在执行先知的职责。他此时的身份就象是检察官一样,他在传唤以色列人,他宣布上帝对这群百姓发出的控诉,这群百姓背叛了上帝,做出了非常不忠的事,犯了属灵上的奸淫,所以这位先知传唤以色列人,说:“以色列人哪,当听耶和华的话,耶和华指控这地的居民……”他并不是说:来小聚一下吧,上帝想和你们聊一聊。而是说:上帝现在很生气,并且正在宣告祂对你们的审判。
我们要问的问题是,是什么让上帝突然透过先知发出这个传唤?我们来看看经文:“耶和华指控这地的居民,因为在这地上无诚信,无慈爱,无人认识上帝。”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他并不是说你们这群百姓没受教育,也不是说你们不懂科学,他并不是在讲论你们世俗的知识,他说:这地上无诚信。
这里所谓的诚信指的是从祂而来的诚信,这群百姓心里没有上帝所要的诚信。他们忽视诚信,不把诚信当一回事,否定上帝话语的价值。我们这个时代是不是也像这样?上帝之所以指控这地的居民,是因为他们当中没有诚信,也没有怜悯,没有信实,没有坚定不移的爱。上帝说:我在天上观看,却没有在你们当中看到这些内涵,我与你们之间的关系充满了这些特质,但我却没有在你们当中看到这些特质。
这地上无诚信,无慈爱,无人认识上帝,这造成什么结果?经文说:杀害、偷盗、奸淫,他们过着无法无天的生活,杀人流血,接连不断。因此,这地悲哀,其上的民,田野的兽、空中的鸟必都衰微,海中的鱼也必消灭。
上帝接着说: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我的民,就是我所拣选的百姓,从埃及救出来的百姓正在灭亡。他们灭亡不是因为缺乏食物,也不是因为缺少军事力量,而是缺少对上帝的认识。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你既忘了你上帝的律法,我也必忘记你的儿女。
你能想象吗?想象上帝对某人说:我必忘记你的儿女。这就是我对你的审判,因为你忘记了我,我曾使你作祭司的国度,呼召你作外邦人的光,但你却不信实地持守盟约。
我们来看何西阿书的开头,看看上帝说了什么,何西阿书的开头是这样的:耶和华初次与何西阿说话,对他说:你去娶淫妇为妻,也收那从淫乱所生的儿女。因为这地大行淫乱,离弃耶和华。于是,何西阿去娶了滴拉音的女儿歌篾,这妇人怀孕,给他生了一个儿子,耶和华对何西阿说:给他起名叫耶斯列,因为再过片时,我必讨耶户家在耶斯列杀人流血的罪,也必使以色列家的国灭绝,到那日,我必在耶斯列平原折断以色列的弓。你的孩子会成为将来要发生之事的预兆,北国将被摧毁,并被敌人虏去,所以我要你给这个孩子取名为耶斯列。歌篾又怀孕生了一个女儿,耶和华对何西阿说:给她起名叫罗‧路哈玛,就是不蒙怜悯的意思,因为我必不再怜悯以色列家,决不赦免他们,不再怜悯,也就是不再hesed的意思。你离弃了我,我也必离弃你。上帝与这群犯奸淫的百姓离婚,给她起名叫罗‧路哈玛,就是不蒙怜悯的意思。
但祂接着说:我却要怜悯犹大家,使他们靠耶和华─他们的上帝得救,不使他们靠弓、刀、争战、马匹,与马兵得救,所以祂还是给剩下的人存留得救的盼望。
歌篾给罗‧路哈玛断奶以后,又怀孕生了一个儿子,接下来上帝说的话真的很令人痛苦。耶和华说:给他起名叫罗‧阿米,就是非我民的意思,给他取名为非我民,别忘了,上帝是对一个祂亲自扶养长大的民族说这些话的。祂曾说:你们要作我的子民,我作你们的上帝,但现在祂说:你们不是我的子民,你们不是我的子民,我也必不作你们的上帝。
后面这段经文也很重要:然而,以色列的人数必如海沙,不可量,不可数,从前在什么地方对他们说,你们不是我的子民,将来在那里必对他们说,你们是永生上帝的儿子。犹大人和以色列人必一同聚集,为自己立一个首领,从这地上去,因为耶斯列的日子必为大日。你们要称你们的弟兄为阿米,就是我民的意思,称你们的姊妹为路哈玛,就是蒙怜悯的意思。所以这段话的结尾并不是罗阿米,而是阿米,你们将作我的子民,我坚定不移且信实的爱也将继续向你们存留。
同时,第二章也提到:你们要与你们的母亲大大争辩。因为她不是我的妻子,我也不是她的丈夫,叫她除掉脸上的淫像和胸间的淫态,免得我剥她的衣服,使她赤体,与才生的时候一样,使她如旷野,如干旱之地,因渴而死,这段审判的内容充满了整个第二章。接着我们跳到后面的第二章,看到第十九节,这里我们看到未来的盼望。上帝说:我必聘你永远归我为妻,以仁义、公平、慈爱、怜悯聘你归我,我会再次跟你订婚,再娶你一次。尽管你曾犯过奸淫,我必以信实聘你归我,这样,你就必认识耶和华。我必将她种在这地,素不蒙怜悯的,我必怜悯,本非我民的,我必对他说:你是我的民。他必说:你是我的上帝,到了第章,上帝再次对何西阿说话,耶和华对我说:你再去爱一个淫妇,就是她情人所爱的,好像以色列人,虽然偏向别神,喜爱葡萄饼,耶和华还是爱他们。我便用银子十五舍客勒,大麦一贺梅珥半,买她归我。我对她说:你当多日为我独居,不可行淫,不可归别人为妻,我向你也必这样。这里我们又再次看到这光荣的再婚,上帝的爱向我们显明了出来,但别忘了祂必须将祂的新娘从奴役中买赎出来。
回想一下出埃及记里的律法。有一些奇怪的规定,是有关于作奴仆的人与赎价的规定。如果一个人破产了,又欠钱,那么他可以去作债主的奴仆,用工作来还债。如果他有带着妻儿一起来作奴仆,那么在工作七年后,他和他的妻儿就可以一起恢复自由。不过出埃及记中有个奇怪的规定,说这个人如果是未婚时来作奴仆的,并在作奴仆的时候娶了其他的奴仆,或甚至是娶了主人的女儿,而这妻子又给这人生了孩子,那么当这个人工作七年后,他可以自由地离开,但他不能带着他的妻儿一起离开,他做满七年后,只能自己离开。他必须要等到有足够的钱可以照顾妻儿的时候,才能回来付清赎价,买赎他的妻儿。
旧约中这个令人费解的规定到了新约中,则被进一步用来描述基督伟大的事奉。基督买赎祂的新娘脱离撒旦的奴役,新娘的赎价是基督付清的,保罗为了表明这点,也说:你们不是属于自己的,而是重价买来的,是用基督的血买来的。基督把祂的新娘从奴役中买赎出来,这与歌篾和何西阿的故事一样。出埃及记的规定也是,这样一来,上帝因着怜悯与信实而对我们施展的爱,才得以清楚地展现出来。
hesed的精髓,就在十字架上。基督买赎了我们脱离奴役,最后,这个原则也可以在罗马书中看到,保罗提到上帝伟大的护理,提到我们被纳入上帝的家庭,这部份我们已经讲过了。保罗在八章三十一节说:“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上帝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上帝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这个拉丁词组,是教会史上最荣耀的词组之一,Deus pro nobis,上帝帮助我们,这个词组所表达的概念就是信实的爱。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就算所有人都敌挡我们,又怎么样?上帝若帮助我们,那么谁敌挡我们都没差。

上帝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谁能控告上帝所拣选的人呢?有上帝称他们为义了,谁能定他们的罪呢?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上帝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

接下来一连串的问题,只有一个答案:

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飢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然而,我们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

请注意,这段经文并不是详尽的清单,而是做部分的列举而已,这些事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保罗说:谁能使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答案就是没有任何事物,没有任何人,任何权势,因为hesed,也就是上帝信实的爱,并不只是永恒的,也不只是圣洁的,同时也是永远不变的,是无法隔绝的。所以父并不只是今天爱我们而已,而是爱我们到永永远远。

我们已经花了一段时间探讨圣经里何谓上帝的爱了,并且也注意到上帝的爱,祂的这个属性与上帝其他的属性绝对不能分开来研究。我们已经说过上帝的爱是永恒的爱,是永远不变的爱,也是信实的爱,坚定不移的爱,我们探讨了上帝这些不同层面的特质,这些都能帮助我们了解上帝的爱,今天我要讲的是上帝的爱当中颇具争议的一个特质,这个特质常会令人心生疑问,有不少人觉得这个特质是与“爱”互相抵触的,我讲的这个特质,就是上帝拣选的爱,或者换个说法,就是上帝主权的爱。

 

上帝的爱是带有主权的爱,正如上帝的主权是带有爱的主权,说到圣经中有关拣选的教义,认同此教义的人,在这教义当中看见上帝永恒的爱,至于那些不认同圣经所说的拣选与预定论的人,则很难接受说上帝只拣选了一部份的人,而非全部的人,他们认为这表示说上帝是有黑暗面的,祂的爱因此大打折扣。

 

但新约圣经所教导我们的拣选从来都不只是个抽象的观念而已,新约所说的拣选是与上帝的爱紧密相连的。我们来看一下以弗所书。保罗在第一章中提到了这个概念。保罗声明自己的身份之后,便在一章三节提到:

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上帝!祂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就如上帝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祂面前成为圣洁,没有瑕疵,满有爱心,祂按着自己旨意所喜悦的,预定我们藉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使祂荣耀的恩典得到称赞,这恩典是祂在爱子里白白赐给我们的。

 

光是这一小段经文的内容就够我们研读上好几个星期了。不过今天我们只会概略地来看这一段经文,也就是使徒保罗这封书信的开场白。在这段经文当中,首先我要大家注意到保罗有提到拣选,也就是上帝拣选祂的百姓,而且保罗使用的词是今天许多基督徒都不太敢用的词,也就是“预定”这个词。

 

这就是为什么我常对那些不喜欢这个教义的人说:如果你希望你的信仰能够忠于圣经,你就必须接受预定论。因为预定论并不是马丁路德、约拿单·爱德华兹、约翰加尔文或圣奥古斯丁发明的,预定论这个概念是圣经本身就有的,是保罗提到“预定”这个词的,这个概念是他提出来的。

 

所以我们若要忠于圣经,我们就必须有一些预定论的概念。请注意保罗是在什么样的前后文中提到这个神祕的概念的。从开头的地方可以发现,保罗这一段叙述的动机与“颂赞”这个词有关。他在这封书信的开头颂赞上帝伟大的恩典、荣耀与怜悯。他是这样开头的:“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上帝!”他为什么用这种方式颂赞上帝呢?为什么说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上帝?因为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福气的就是祂,上帝赐福给我们,因此保罗以颂赞来回应上帝,上帝并不是随随便便地赐福给我们,而是在基督里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福气。

 

而且,当他说到“在基督里”的时候,他并不是把这几个字当作附注,保罗深信,若要了解上帝主权的爱,拣选的爱,就必须了解这份爱与基督本身有什么样的关联,仔细听他怎么提及上帝赐给我们的福气,他说:就如上帝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他告诉我们说上帝凭主权拣选祂的百姓,这节经文中蒙拣选的“我们”指的是基督徒。上帝拣选了我们,而且是在基督里拣选的。什么时候拣选的呢?在创立世界以前,又是为了什么而拣选呢?是为了使我们在祂面前成为圣洁,没有瑕疵,满有爱心。

 

预定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成圣。上帝主权的拣选是为了在堕落的人类中创造出一群圣洁的百姓,这是一群蒙救赎的人,这群百姓将会成就起初创造的目的,也就是反映出上帝自己的圣洁与本性。别忘了,上帝给我们最首要的命令就是“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但我们却不圣洁,反而是亵渎上帝的罪人。

 

在永恒中,上帝早就知道人类这个族群会堕落了,但祂并没有打算让堕落成为创造的结局。上帝因着祂自己的大爱,决定要藉由基督耶稣,来在这一大群堕落的人类当中救赎一部份的人,使他们成为人类原本应当要成为的样子,就是圣洁、没有瑕疵、满有爱心地活在祂的面前。我认为保罗这里说的“满有爱心”不是指上帝,而是指我们。也就是说,上帝使我们这些蒙恩成圣的人满有爱心,使我们爱祂,以爱慕的心活在祂面前,而不是充满恨意或敌意。

 

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最难接受的观念之一就是:每个人在天然、堕落的状态中,都是憎恨上帝的。没有任何不信主的人会愿意承认这一点。他们会说:我没有特别的信仰,或说:我不相信有上帝存在,或说:我不反对上帝,但圣经说,堕落的人类所具有的本性,都是远离上帝的,堕落之人都是对上帝心怀恨意与敌意的。只有那些蒙上帝施恩、被上帝所爱的人才会爱祂,也就是说,我们爱祂,因为祂先爱我们。祂的爱就是这样胜过我们的敌意,胜过我们的冷漠,把我们带回祂身边,得以享受与祂之间充满爱的关系。

 

所以我们是在基督里蒙拣选的,祂拣选我们进入这份爱中,接着请注意第五节:预定我们得… 得到什么呢?“得儿子的名分”。我们蒙预定得以成为上帝家里的一份子,这主权的拣选之爱,美好之处就是在此,这是家的爱,这份爱一路延伸到上帝的敌人身上。这就像我们先前看到大卫向米非波设展现的爱。上帝是因着基督的缘故而爱我们的,并将我们纳入祂的家里。

 

关键字来了:祂预定我们藉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你有在这段经文中看见拣选与基督的关联吗?因为首先,上帝的主权的拣选之爱其对象并不是你或我,而是耶稣,耶稣才是最首要的蒙拣选之人,祂是蒙爱之子,绝不可忘记,我们蒙拣选是“在基督里”蒙拣选。同样的道理,我们也是因着天父的爱才被接纳进基督里的。

 

请注意下一段经文:祂按着自己良善的意旨所喜悦的。对于圣经中有关拣选的教义最常见的反对意见就是:上帝怎么会在永恒中决定拯救一些人,却又遗弃另一些人呢?在罗马书第九章,保罗最常面对的抱怨就是人们认为上帝这样做并不公平,人们说这样的上帝不公平。但事实上,上帝在永恒中就已经看见,全人类都与祂为敌,与祂不合,并且憎恨祂。这些憎恨祂的人当中,有些人得到了恩典与怜悯,而其他人没有得到这样的恩典,并且得到公义的对待,这些人得到的下场,完全是他们应得的,而另一些人则是得到怜悯。

 

当保罗在罗马书第九章提到这点时,他就预期到人们对此的反应会是:“这不公平!”于是保罗说:难道上帝有什么不公平吗?断乎没有。但是人们认为说:既然全人类都有罪,那么上帝如果要赦免一些人的话,就应该要一起赦免所有人。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就表示我们根本不懂恩典,我们以为恩典是上帝必须要给予的,是人们应得的,如果真的是应得的,那就不是恩典了,如果是应得的,那就不是怜悯了,怜悯之所以是怜悯,就因为这是你不配得的,所以如果上帝选择赦免一个罪人,祂并不会因此有义务要赦免其他所有罪人,这是我们能理解的。依据我们的行政赦免制度,如果总统决定特赦某个犯人,他并不会因此有义务要同时特赦其他所有的犯人,这一群人得到公义的对待,那一群人得到怜悯的对待,没有人得到不公义的对待。

 

问题是:为什么上帝只把恩典给一些人,而不给另一些人?那些得到恩典的人一定是做了什么才得到恩典的,他们一定是做对了什么事。许多人认为上帝把蒙恩典的机会赐给所有人,但只有那些正面回应祂的人才会得到恩典,而那些拒绝恩典的人就不会得到恩典。这样看来,说到底,得救与否的终极因素,就不是掌握在上帝手中了,这与使徒在罗马书第九章的教导完全相反,与这里的经文也不合,上帝究竟是依据什么来拣选的?祂并不是依据我们的行为来拣选,祂不是依据我们的内心来拣选我们,这与多数人的想法不同。人们不认为这样的上帝是有恩典的,也不是不公平的,而是武断专横的,性情古怪,用掷骰子的游戏来愚弄人类。圣经到底有没有提到,上帝是依据什么理由来捡选人的呢?有的,就在这里,这段经文说上帝在选择施恩给谁的时候,是按着自己良善的意旨所喜悦的来选择,这就是我们最难接受的地方了。因为我们总是希望上帝照我们的意思来做选择,但永恒的救赎是取决于上帝的意思。

 

许多人指控说:既然上帝不是照我们的行为来拣选,那祂就是武断专横的。各位先生女士,所谓武断专横的行事风格,是指蛮横不讲理、任性善变的意思,但上帝从来没有不理性地做过任何事,上帝从来没有蛮横不讲理过,祂不知道如何武断专横。我得救的理由并不在我自己身上,这并不表示我得救是没有理由的,有没有可能上帝是要彰显祂的荣耀,上帝是为了尊荣祂儿子所做之工的完美,于是决定在堕落的人类中,拣选一部分的人,作为给祂儿子的礼物?

 

请注意新约圣经有多次记载,耶稣时常提到“父所赐给祂的人”,祂所赐给我的人,我连一个也不失落。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这就是祂良善的意旨所喜悦的。严格说来,圣灵在启示“祂良善的意旨所喜悦的”,这段经文的时候,很体恤我们的无能,因为祂刻意加上“良善的”。这其实是多余的用词,完全不必这样补充,毕竟上帝除了良善的意旨,还能有什么样的意旨呢?上帝的旨意,是否曾经是邪恶的旨意?当然不是。上帝只喜悦良善,祂的意旨所喜悦的,就是做良善的事,所以这段经文其实是在提醒我们,说上帝是照着自己的意旨所喜悦的来做选择,而且是良善的意旨。

 

所以对于那些难以接受这段经文的朋友,我常这样警告他们说:千万不要指着上帝说:这不公平,不要对祂说:上帝啊,你这样展现你的怜悯是不对的。我们应当因着祂至高的拣选之爱而欢喜快乐,因为祂施展这份爱的目的,就像下一节经文说的,是为了使祂荣耀的恩典得著称赞。我从来没看过有任何一个相信拣选教义的人,会把这个教义当作自夸的工具或凭证,许多人以为我们会因为这个教义而自夸说:你看,我有蒙拣选,肯定是我比较优秀!其实如果你真的了解这个教义,你会知道你根本没有什么可夸的。

 

当你明白上帝这主权的拣选之爱时,你所颂赞的会是祂荣耀的恩典。我们唱诗歌唱到“奇异恩典”,彷彿我们都对恩典感到惊奇,但实际上我们却常把恩典视为理所当然。我们太常随口提到恩典了,以至于不再对恩典感到惊奇、讶异。只有当我们真正明白自己的救赎,完全并且唯独只仰赖于上帝主权的爱时,我们才会颂赞祂荣耀的恩典与怜悯。就像使徒说的: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上帝的儿女,以及这段经文的结尾:这恩典是祂在爱子里所赐给我们的,上帝藉着祂主权的拣选之爱,使我们得以活在基督里,并且藉着使我们活在基督里,而使我们得以蒙上帝悦纳,这并不是因为祂在我们里面看到了义,而是因为祂看到了基督的义,就是祂爱子的义,因此我们是唯独藉着信而蒙称义。因为我们的称义是建基在基督的义上,以基督的义为唯一的基础,上帝只会透过祂的爱子来拯救人,这爱子是上帝最爱的对象。

 

保罗接着说: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乃是照祂丰富的恩典。这恩典是上帝用诸般智慧聪明,充充足足赏给我们的,都是照祂自己所预定的美意,叫我们知道祂旨意的奥祕。祂这么做的目的是要我们颂赞祂荣耀的恩典。凡是经历过上帝主权之爱、蒙祂救赎的人,都会因着这样的恩典,而永远颂赞祂的荣耀。

我们继续来探讨上帝的爱。在上次的聚会中,我们谈到上帝藉着祂主权之爱来捡选人,使人得救。当我们因着谁得救、谁没得救这类拣选问题而挣扎的时候,我们要问的其实是上帝的爱究竟界线在哪。事实上,我们仔细查看罗马书第九章,会发现这段经文讲的是上帝的憎恨,不是人对上帝的憎恨,而是上帝对人的憎恨,这是我们很难接受的。因为我们总以为上帝不可能对祂的创造物感到憎恨。
 
我们来看一下罗马书第九章这段难解的经文,这里有提到上帝的憎恨,从罗马书九章六节开始,保罗说:

不是说上帝的话落了空,因为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也不因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就都作他的儿女;惟独“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

这就是说,肉身所生的儿女不是上帝的儿女,惟独那应许的儿女才算是后裔,因为所应许的话是这样说:到明年这时候我要来,撒拉必生一个儿子。这边提到的就是拣选的教义。不但如此,还有利百加,既从一个人,就是从我们的祖宗以撒怀了孕,双子还没有生下来,善恶还没有做出来,只因要显明上帝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上帝就对利百加说:将来,大的要服事小的,正如经上所记:雅各是我所爱的,以扫是我所恶的。
 
保罗就是在这时对他所预期的反对意见提出质问: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难道上帝有什么不公平吗?断乎没有!因祂对摩西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这就是上帝施恩的主权,要恩待谁就恩待谁。
 
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上帝。接着是第十八节:如此看来,上帝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这段经文是最难处理的经文了:雅各是我所爱的,以扫是我所恶的。保罗提到这句话的时候,前面有加上“正如经上所记”,因为他在罗马书第九章这边,提到上帝恨恶以扫的这句话,是直接引用自旧约的玛拉基书第一章。这是我们第一次读到上帝对人的恨恶。
 
就在第一章,我们来重温一下第一章的内容提到:耶和华藉玛拉基传给以色列的默示。耶和华说:我爱你们。你们却说:你在何事上爱我们呢?耶和华说:以扫不是雅各的哥哥吗?我却爱雅各,恶以扫,我们该怎么理解这段经文?这段难解的经文有许多的解释,不同的注释书有不同的见解,我们一般常见的注释书,对于这段首先出现在玛拉基书,后来透过使徒保罗出现在罗马书的难解经文,都只把它当作一种讲话方式,有点象是希伯来文特有的表达方式。
 
这种观点认为这段经文不能直接照字面解读,只能视为一种表达偏好的方式。根据圣经,确实有一种特别的解经方式,可以用来这样解读这段关于偏好的经文。照种观点来看,上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单纯表达说祂比较喜爱雅各,祂对雅各的爱比对以扫的爱还要多,祂两个都爱,只是祂爱雅各多过以扫,为了表达祂比较偏爱雅各,而不是以扫,也为了加强对比,强调上帝比较爱雅各,于是上帝就把祂“爱以扫比较少”这件事,讲成祂“恨恶以扫”。
 
我们可以在旧约中找到这种观点的基础。我们来看看创世记,在创世记第二十九章,我们看到,雅各与他两位妻子拉结和利亚的关系。别忘了雅各曾被他的岳父拉班欺骗过,雅各原本跟拉班约定好要服事他七年,在这年之后,就能娶他的女儿拉结为妻。雅各就这样工作了七年。而拉班的长女还没有嫁出去,于是拉班就违背约定,用欺骗的手段硬是把利亚嫁给了雅各,对他说:如果你要娶拉结,你就得先娶利亚,而且还要再多工作七年,雅各非常想娶拉结,所以只能同意这个要求了。这个错综复杂的家庭就此产生。
 
接着我们看到创世记二十九章三十一节:耶和华见利亚失宠(原文是被恨)。这边提到雅各的第一任妻子利亚,在雅各面前是失宠(被恨)的,耶和华就使她生育。拉结却不生育。利亚怀孕生子,就给他起名叫流便,因而说:耶和华看见我的苦情,如今我的丈夫必爱我。她又怀孕生子,就说:耶和华因为听见我失宠,所以又赐给我这个儿子,于是给他起名叫西缅。她又怀孕,生了一个儿子,就说:这一次,我的丈夫要依恋我了,因为我已经给他生了三个儿子。也就是说这次的怀孕生子,让利亚觉得说,雅各终于会爱她了,因为她觉得自己不受宠爱,经文也说上帝看见她不受宠爱。
 
但我们在往前面一节经文看,在第二十九节,先看第二十八节,雅各就如此行。满了利亚的七日,拉班便将女儿拉结给雅各为妻。拉班又将婢女辟拉给女儿拉结作使女。雅各也与拉结同房。注意看这边,雅各爱拉结胜过爱利亚。
 
注意看这段经文,经文并不是说雅各爱拉结,不爱利亚,也不是说拉结是雅各所爱的,利亚是雅各所恶的,第二十八节到二十九节只说,雅各爱拉结胜过爱利亚。在两位妻子当中,雅各比较偏爱其中一位。但由于这样的落差,利亚感受如何?她觉得自己不被宠爱。所以她说:现在我为他生这么多个儿子了,他总该爱我了吧。她的意思是说:这次雅各应该会开始爱我,像爱拉结一样了吧。这就是希伯来文特有的表达方式。当爱有不同的程度时,当一方被爱,多过另一方时,那么因着程度高低的落差,比较不被爱的那一个就会被描述为“不受宠爱”或“被恨恶”。
 
如果觉得这个例子不够清楚,那我们来看新约吧,这个希伯来文的表达方式有个最著名的例子,就在新约圣经里,就在路加福音第十四章,是耶稣对众人讲的话,路加福音十四章二十五节这样记载说:有极多的人和耶稣同行,祂转过来对他们说:人到我这里来,若不恨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你们哪一个要盖一座楼,不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呢?耶稣接着用更多比喻来描述一个有智慧的人会怎么做。有智慧的人会在行动之前考虑后果和代价,这些群众像苍蝇一样围绕着耶稣,跟着祂走,整天妄想着不劳而获,想要和那些得医治的病人、盲人、聋人同得祝福。
 
耶稣说:别着急,如果你们要作我的门徒,就需要付代价,这代价非常沉重。要先想清楚跟随我的代价,再来跟随我。如果你们没准备好要恨你们的父母、儿女和你们自己的生命,那你们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耶稣对这些人提出作门徒的必要条件就是要恨自己的家人。这是耶稣亲口说的,耶稣一生都完全遵守上帝的律法,祂肯定知道第五条诫命说要尊荣父母、要爱邻舍如同爱自己,没有人像耶稣一样完全了解上帝在律法中所要求的爱是何种程度的爱。
 
难道耶稣的意思真的是说,如果要作祂的门徒,就必须对父母心怀敌意与怨恨吗?难道真的要恨自己的儿女吗?不是这样的。祂这段话是希伯来文表达偏好的方式,祂的意思是说:我要你们全心全意地投入。如果要作我的门徒,那么你们爱我的程度就必须远远大过你们爱自己父母、家庭、儿女和自己生命的程度。这是一种对比,我认为我们都了解这个道理。
 
从来没有人来问我说:为什么耶稣这位成为肉身的上帝,居然要求人们去恨自己的父母和儿女?我们读这段经文的时候,很明显都知道祂要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祂要表达的意思是说,我们对祂的爱必须高过我们对这世上一切人事物的爱,包括我们对家人的爱。
 
在看过圣经中这些例子之后,我们很容易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说:喔,好险,看来我们不必担心了。上帝不会像那段经文字面上说的那样,恨恶任何人,我们都以为憎恨与上帝是互不兼容的,而且圣经也一再强调说,当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上帝就爱我们,在我们仍与祂为敌的时候,祂用爱来胜过我们的敌意,因此上帝肯定不会恨恶任何人。
 
但我接下来要说的可能会让你们非常惊讶,其实圣经提到说“上帝恨我们”的次数与“上帝爱我们”的次数差不多是一样的。而且我不认为,你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完全只把这些内容视为希伯来文表达偏好的一种方式。因为关于上帝对罪人的恨恶,圣经确实有提到一种极度的憎恨与厌恶,就是上帝对悖逆的人类所怀的恨恶。当祂恼怒以色列人的时候,祂透过先知说:我厌恶你们的节期,也不喜悦你们的严肃会,它让我感到恶心。你们在假冒为善之中所献的祭对我而言是一股恶臭。这是上帝在表达祂对假冒为善的百姓所发的怒气。
 
我们翻回旧约,看到诗篇,我们来看诗篇第五篇。从诗篇五章一节开始,诗人在这里呼喊说:耶和华啊,求你留心听我的言语,顾念我的心思!诗人向上帝祷告说:我的王我的上帝啊,求你垂听我呼求的声音!因为我向你祈祷,耶和华啊,早晨你必听我的声音,早晨我必向你陈明我的心意,并要警醒。请注意看,这位诗人在圣灵的默示之下是如何描述上帝的性格的。你不是喜悦恶事的上帝,恶人不能与你同居。
 
还记不记得哈巴谷的抱怨?当时上帝容忍恶人在以色列百姓中作乱。但哈巴谷不明白,他说:上帝,你的眼目纯洁,不看邪恶,不能坐视奸恶,这和这位诗人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诗人说:狂傲人不能站在你眼前,凡作孽的,都是你所恨恶的。说谎言的,你必灭绝。好流人血弄诡诈的,都为耶和华所憎恶。有注意到吗?
 
诗人在这段经文中两次提到上帝对恶人的憎恨,你不喜悦恶事,你憎恶好流人血弄诡诈的。上帝对好流人血的人以及爱说谎、弄诡诈的人绝对不是毫无感觉的,而是感到厌恶,这是很强烈的。我认为我们要严肃看待上帝的厌恶。我们很常讲一句老掉牙的话,说:上帝恨恶罪,但是祂爱罪人,这是胡说八道,上帝可不是把罪送进地狱里,而是把罪人送进地狱里。因为祂厌恶顽梗悖逆的罪人。这些人就是祂恼怒的对象。
 
我们很难理解这两件事的差别。一方面圣经说上帝对我们的爱超乎寻常,祂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就爱我们了;但另一方面圣经又说上帝恨恶我们,我们在祂眼中非常肮脏污秽,恶心到祂看都不想看我们了。
 
各位先生女士,这表示说上帝的爱是有边界的。我们不能以为上帝对堕落的罪人完全只有爱,而没有愤怒或憎恨,因为圣经在颂赞上帝伟大奇妙的爱时,也有警告说这份爱是有极限的,越过这个边界就是上帝的愤怒和厌恶了。
 
我知道我说的这些内容,与我们在这个文化中每天听到的讲道内容是互相冲突的。有一个观念,我时常听传道人在讲,但我在圣经中却完全找不到根据,这个观念就是上帝无条件的爱。下次聚会中我会更仔细地探讨这个观念。我现在只简短地提一下。我想先问个问题,这个观念是从哪来的?这个观念想表达的又是什么?假设我正在对非基督徒传道,我对他们说:上帝无条件地爱你。我在神学院时曾听过有人说:当你传道的时候,你传的不只是一篇道,而是传三篇道,一篇是听众听见的道,一篇是你以为你讲的道,还有一篇是你实际上所讲的道。每篇道都不一样。我们要明白这点。
 
我问我自己说:如果有个不肯悔改信主的人在听讲道的时候,听见讲员说:上帝无条件地爱你。这句话会让他以为:上帝爱我现在这个样子,所以我不必悔改,我不需要救主,也不用担心会下地狱,因为上帝对每个人都是无条件的爱,祂绝对不会把任何人送进地狱,所以我可以继续过现在这种放荡的生活,根本不用担心会惹怒上帝,毕竟没有人会惹怒上帝,因为祂的爱是无条件的嘛。
 
站在众人面前宣传说上帝的爱是无条件的爱,还有什么比这更危险的信息呢?传道人讲这句话的动机,很明显是因为传道人本身经历到上帝的恩典,体会到上帝救赎的爱,因而满心欢喜,想要透过最强烈的用词来表达上帝的爱,所以就宣讲说:上帝的爱奇妙无比,没有难成的事,美好至极,简直是无条件的爱!千万别这么讲,因为听众会误解上帝给每个人的救赎都有不可妥协的条件,条件就是这个人必须以信心接纳基督,并且唯独只信靠祂,否则这个人就只能永远品尝上帝的愤怒。
 
上帝有一种爱是针对所有人的,这种爱不同于祂的拯救之爱。我们会在下次聚会中探讨这种爱。

在上一篇,我们简短地提到了一个很受欢迎的观念,就是上帝无条件的爱。我也郑重警告说,这个观念很容易被听众误解。上次我提到说上帝有一种无条件的爱。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

 

我们都知道女生很喜欢改变心意,同样的道理,神学家则是喜欢把事情给分得很细。我今天要做的,就是把与上帝有关的爱给分成三个种类。我们区分的这三种爱当中,第一种爱,就是善意之爱,第二种是善行之爱,第三种是自满之爱。我发现我身边的基督徒当中,很少有人知道关于这种爱的正统分类。所以我今天要花点时间来讲解一下,并且找出这三种爱在圣经中的出现的地方。

 

我们先从上帝的善意之爱开始。我先把它写在黑板上,大家一定都有听过这个词,我们把这个词拆开来看,分成字首和字根,字首“bene”,表示良善的、美好的。例如“祝祷”这个词的字首也是”bene”,聚会结束时我们都有祝祷,也就是祈求上帝将美好的福分赐给众人。而字根”volence”则是来自于拉丁文的”volens”,意思是“意旨”或“意图”,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善意之爱就是指某种善良的旨意。这个词的相反,反义词就是“恶意”,就是邪恶的意图或邪恶的意念,这是上帝绝对没有的。所以上帝的善意之爱,就是指祂对人们所存的良善旨意。

 

别忘了,在路加福音的记载中,耶稣降生的时候,天上有声音大声宣告,还有天使出现,在路加福音二章八节中我们读到:

在伯利恒之野地里有牧羊的人,夜间按着更次看守羊群,有主的使者站在他们旁边,主的荣光四面照着他们,牧羊的人就甚惧怕,那天使对他们说:不要惧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孩,包着布,卧在马槽里,那就是记号了

这是天使宣讲的内容,宣告救主耶稣的降生。接着我们读到:
忽然,有一大队天兵同那天使赞美上帝,说: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与祂所喜悦的人!

 

我们都很熟悉“在地上平安归与祂所喜悦的人”这节经文。有别的译本将它翻译为“在地上平安归与心存善意的人”。因为这里有文法上的模糊地带,所以两种翻译都可以成立,可以翻译成上帝对我们施行善意。也可以翻译为心存善意的人将得到上帝的应许。我比较认同传统的翻译,也就是上帝的善意。当然,我们说到上帝的善意时,这几乎都是冗词赘字,其实真的是冗词赘字。因为上帝除了善意以外没有其他旨意了。

 

上帝的旨意永远都彰显出上帝的特质与性情,也就是良善。在这整个探讨上帝的爱的系列中,我们不断试着在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要看见上帝的爱与上帝其他的属性有何关联。我们已经知道上帝的爱是圣洁的爱,是永恒的爱,是带有至高权柄的爱等等。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上帝的爱与祂的良善是密不可分的。约翰福音三章十六节这节有名的经文说:“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这节经文描述了上帝差遣祂爱子到世上来的旨意。上帝将祂的爱子差遣到这个世上,这并不只是祂所愿意做的,更是祂乐意做的。祂喜悦将祂的爱子差遣到这个世界上。此外,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有时候会读到所谓“仁慈的独裁者”,有些人认为“仁慈的独裁者”是一种矛盾修辞。因为我们印象中的独裁者通常都不太仁慈,而是心狠手辣,心地邪恶,压迫百姓,施行暴政。但是我们知道,历史上确实有些掌权者是以仁慈为怀的。例如有些帝王向他们的子民施行德政,我们知道上帝是天上地下最崇高的掌权者,祂的权柄高过世上任何一位独裁者,然而祂却是以善意之爱来治理全地的。

 

说到上帝的善意之爱,我要再补充一下。我要说的是上帝的旨意当中有个层次,我们称之为性情的旨意,这种旨意指的是上帝对祂所造之物的基本态度。

 

我们花点时间来看旧约圣经。我认为旧约有段经文对这个议题十分重要。我不小心翻走了,不过我很快就会找到了。就在以西结书,第三十三章。从以西结书三十三章十节开始,我们读到:

人子啊,你要对以色列家说:“你们常说:‘我们的过犯罪恶在我们身上,我们必因此消灭,怎能存活呢?’”你对他们说,“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断不喜悦恶人死亡,惟喜悦恶人转离所行的道而活,以色列家啊,你们转回,转回吧!离开恶道,何必死亡呢?” 

 

我认为薛华最有名的著作《前车可鉴》就是用这段经文命名的。因为这个基本的问题是以西结在此提到的,请注意这段经文提到说,上帝不喜悦恶人死亡。因为面对受造物,即便是堕落的人类,即便是惹祂发怒的人类,上帝依然是以仁慈对待他们。

 

我们必须看清楚,这段提到上帝不喜悦恶人死亡的经文。它前面的经文说了什么,我们从第7节开始看,经文说:

人子啊,我照样立你作以色列家守望的人。所以你要听我口中的话,替我警戒他们。我对恶人说:‘恶人哪,你必要死!’你以西结若不开口警戒恶人,使他离开所行的道,这恶人必死在罪孽之中,我却要向你讨他丧命的罪;倘若你警戒恶人转离所行的道,他仍不转离,他必死在罪孽之中,你却救自己脱离了罪 

 

我们真的要好好了解这点。因为有些人一听到上帝的善意之爱,就擅自发明了所谓普遍救赎的概念。普救论认为说:既然上帝对全人类都存着善意之爱,以善良的旨意爱着全人类。那么当然在最后的审判日中,就没有人会灭亡了,没有人会下地狱了,毕竟把人丢进地狱是不符合善意之爱的,因此这不可能是上帝会做的事。

 

这种观点与圣经的说法刚好相反,这两段彼此相邻的叙述,一方面警告说如果你不开口警戒恶人,将会导致什么结果,另一方面又讲到这些恶人被警戒后若仍不悔改,就必死在罪孽之中。虽然以西结书告诉我们说,上帝不喜悦恶人死亡。但即使如此,上帝仍然把恶人判处死刑,这就是我们必须铭记在心的。虽然上帝有善意之爱,祂也不会在祂的公义与圣洁上让步,祂终究还是会惩罚恶人的,即使祂对恶人是心存善意之爱的。

 

我习惯用法官来当例子。假设有个法官,他的儿子犯了窃盗罪被带到法庭上接受裁决与审判。法官知道自己的儿子确实有罪,陪审团也裁定他有罪,现在就等这位法官根据法律来做出正式判决了。在这个情况中,一位正直的法官会做出公义的判决,就算对象是自己的儿子也一样,法官会担心他的儿子,法官爱他的儿子,但为了司法正义与公正,正直的法官仍然会把儿子送进监狱。虽然会心痛,但为了公义,他还是会作出公正的判决。

 

我们可以在圣经中看到这点,在上帝与亚伯拉罕的对话中,亚伯拉罕希望上帝饶过所多玛与蛾摩拉,免得住在里面的义人也一起灭亡了。亚伯拉罕据理力争,说:“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吗?”当然,上帝的判决必定是公义的,祂总是根据自己的公义来判决,虽然祂对悖逆的人心存善意之爱,但祂仍然会对他们做出公义的判决,也就是说,以西结书这段经文告诉我们,上帝的善意之爱,并不会抵销祂的公义与正直。而是说,上帝惩罚恶人的时候,并不会因此感到痛快,祂并不享受这个过程。祂不是虐待狂,祂是全能的上帝,人类犯罪所造成的结果,令祂感到忧伤,祂在惩罚人类的时候也是忧伤的,祂的审判从来都不是出于恶意。

 

心存恶意的是我们,我们常会凭着不公义的憎恨或私仇,而渴望伸张公义。但上帝不会这样,祂一切的作为都是出于良善的旨意。

 

接下来,我们说的第二种爱,就是善行之爱。善意之爱与善行之爱的唯一差别就在于一个是旨意,一个是施行上帝的善行之爱,与祂对这个世界的受造物所施行的事有关,也就是祂因着善意而施行出来的善行,就连顽梗悖逆又不敬虔的罪人,祂也用各种方式给予他们许多恩惠。

 

在耶稣的登山宝训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这点。首先我们来看马太福音五章四十三至四十八节,这是登山宝训的结尾,耶稣这样教导我们,说:

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行吗?你们若单请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么长处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48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耶稣这段话是要教会遵行一个十分崇高的道德标准。祂的要求与犹太法律的要求相反,犹太法律是犹太教师的口传律法,犹太教师在解读申命记中的诫命时,看到诫命说要爱自己的邻舍。他们又自己添加了一些规定,在爱自己的邻舍之外,也可以恨自己的敌人。但耶稣说不行,这是犹太教师自己讲的,这不是我要你们遵行的标准。律法不但是要你们爱自己的邻舍,也要你们爱自己的仇敌。

 

在整个新约圣经,耶稣所提到的所有标准当中,这可能是最难遵行的标准之一。毕竟,我们怎么可能同时爱与恨一个人呢?我们怎么去爱我们所敌视、与我们不和的人呢?首先,耶稣在这里讲的爱,并不是一种感觉或感受。仔细研读新约圣经中关于爱的概念,你会发现“爱”这个词,通常是被当作动词来用的,而不是名词。但是在我们的文化中,爱通常是被当作名词来用的,用来传达一种感受,一种浪漫的感觉、甜蜜的吸引力与滋味。

 

但是在新约圣经中,耶稣此处所讲的爱指的是善行之爱。祂要我们用这种爱来爱我们的仇敌,这种爱讲的是实际的行动,与我们的所作所为有关。仔细听祂怎么说:“要爱你们的仇敌”。也就是说,有人诅咒你,你要为他祝福。有人恨你,你要以善行对待他。有人利用你、逼迫你,你要为他祷告。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了。耶稣这是在呼召我们去效法上帝的爱,因为这就是上帝所做的,世人都敌对祂,世人都咒骂祂,即便如此,上帝仍然赐福给他们。世人以恶意对待上帝,但上帝却以善意与恩惠对待这些恶人。世人以邪恶对待彼此与上帝,但上帝却以良善对待世人。所以耶稣告诉我们说我们也要如此行,为什么呢?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作天父的儿子了。上帝就是这样行的。

 

耶稣接着以上帝的护理作为例子进一步阐述这点。上帝让太阳照耀好人,也照耀坏人,降雨给义人,也给恶人。恶人田里的作物得到雨水的滋润,义人田里的作物也同样得到雨水的滋润。在神学上,我们称之为上帝的普遍恩典,与祂的救赎恩典作区隔。救赎恩典就称为特殊恩典,是不普遍的,普遍恩典是上帝赐给每个人的怜悯,不分善恶,例如雨水,空气,食物,房屋,以及各式各样的恩惠。这些恩惠都彰显出祂的善行之爱。

 

有一点我必须特别声明,在最后的审判中,上帝施行的一切善行之爱将会对恶人成为更重的审判。因为我们的罪行之一,就是不知感恩。每当上帝出于怜悯而赐给人恩典,而这个人却不知感恩时,这个人在上帝面前的罪就更大了。我们从上帝手中得到愈多恩惠,如果不知感恩,那么我们就是像使徒保罗警告的那样,给自己在审判日那天积蓄愈多的愤怒。所以凡是不肯悔改的人,上帝所赐给他们的恩惠,在最后的审判日那天,都会变成灾难。因为他们对于上帝所赐的恩惠都不懂得感恩。

 

在下一篇内容中,我会讲到上帝之爱的第三个层面。也就是祂的自满之爱,这或许是最重要的层面。

在上一篇中,我提到说在神学的历史上,我们会把上帝的爱给分成三个种类。上次我讲了二个,一个是上帝的善意之爱,指的是祂对所有人所存的良善旨意,另一个是祂的善行之爱,指的是祂施行恩惠的行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普遍恩典,例如太阳和雨水等等。

 

今天我要讲的是第三种,这是上帝的爱当中最重要的层面。我们称之为上帝的自满之爱。我记得我有说过,每次我讲到上帝的自满之爱,人们都会皱起眉头,露出满脸的疑惑,因为他们听到“自满”的时候,都是想到一种冷漠的态度,或是骄傲自负的态度。因为“自满”这个词的英文,常被用来指一个人自鸣得意,总是躲在自己的小圈圈里,对各式各样的事都完全没有丝毫的热情。话说,语言的演进还真是奇怪,毕竟自满这个词的原始含意与现在常用的含意刚好相反。

 

为了确认这点,我最近刚查过一本现代辞典,看看辞典是怎么定义“自满”这个词的。辞典上写着这个词是从拉丁文衍生来的,在拉丁的概念文中,它的意思是指一个人感到极大的喜悦与快乐,一点都没有冷漠或骄傲自负的意思。事实上,根据韦氏大字典,自满这个词的首要含意,就是喜悦或快乐;次要的含意才是自鸣得意或自傲、自负。这种自傲自负的概念大概是这样来的:我一旦对某个东西感到非常喜悦,对这个东西感到极度满意,我就会因此变得沾沾自喜、骄傲自负,这个词在英文中大概就是这样演进的。

 

但我们在神学上提到上帝的自满之爱时,我们所指的这种爱是一种让父感到喜悦,并因祂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感到愉悦的爱。我们一直都有提到说,上帝最爱的对象,祂最喜欢、最喜悦的对象,就是祂的儿子。我们都记得耶稣受洗的时候,圣灵仿佛鸽子从天而降,天上传来上帝的声音,上帝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在这个事件中,上帝宣告祂对耶稣的自满之爱,耶稣就是天父所喜悦的那位。

 

接着我们看到这种爱延伸到基督以外的对象,也就是上帝对得救赎之人所特有的爱,也就是说上帝喜悦那些属于祂的人。事实上,之前那段难解的经文中讲到的上帝的爱,可能就是这种自满之爱。

 

我们之前有提到罗马书第九章,保罗引用玛拉基书,就是有关雅各与以扫的部分:雅各是我所爱的,以扫是我所恶的。也就是说,雅各得到的就是这种崇高的自满之爱。这种爱是上帝只为祂的选民存留的,这种爱不同于普遍恩典中的善意之爱与善行之爱。以扫当然也有得到上帝的这两种爱,但以扫并没有得到上帝的拯救之爱,也就是救赎之爱。在这种爱当中,上帝喜悦祂的选民。

 

我们已经知道,在圣经中,上帝的爱总是与上帝的拣选之恩紧密相连。我们来看一下,罗马书第八章这个“金链”,这段经文能帮助我们了解我刚才讲的这个概念。

 

我们都很熟悉罗马书八章二十八节: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请注意保罗在这段经文中并不是说,万事互相效力,叫所有人都得益处。这段经文应许了上帝的护理,祂把灾难变成使人得益处的管道,这让我们在患难和痛苦中拥有极大的安慰。因为即便是遇到这世上最艰困的试炼和苦难,也是上帝在用它们来使人得益处。使谁得益处呢?使爱上帝的人得益处,那些爱祂的人,就是按着祂旨意被召的人,所以,那些用这样的爱来爱上帝的人,就是上帝以自满之爱来爱的人。这些人就是所谓的蒙召之人“拣选”这个词也是因此而来的,这些人被呼召从世界中分别出来,蒙召,ek koleo,从世界中被呼召出来,上帝将这些人从堕落的世人分别出来,并使他们得到祂特殊的救赎之恩,这就是“教会”这个词的意义。这是从希腊文ekklesia来的,就是一群蒙召而分别出来的人,英文ecclesiasticecclesiastical就是根据这个希腊文来的。

 

然而,这个身为蒙召之人的概念,有时候很容易令人混淆。因为在圣经中,上帝的“呼召”有不只一种意思。圣经有个地方说:“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又例如在使徒行传中,我们也很常看到,当使徒在传福音、宣扬上帝的话语时,他们也会呼召听众,呼召现场的听众回应福音,例如使徒保罗在雅典的亚略巴古,面对当地的哲学家,他说:“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候,上帝并不监察。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因为祂已经定了日子,要审判天下。”

 

当时保罗呼召现场所有人信耶稣,那么现场的听众有什么反应呢?经文告诉我们说,有些人当场就接受基督了,其他的人则是当场拒绝了保罗宣讲的呼召,并且把保罗当作疯子。第三种反应则是说:我们要再听听你讲这件事。也就是说,他们当下还没有做出评论。他们想要再考虑一下,想要再多听一点,他们没有接受,也没有拒绝,而是采取中立。这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圣经中有许多地方提到福音被传讲的时候,人们被呼召要接受福音,但并非所有人都正面地回应,这就是我们所谓福音的“外在呼召”,这种呼召是属于外在的。任何时候我开口对一群人传福音,呼召他们接受福音,当中有些人会接受,有些人不会,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回应这种表面的呼召,也就是外在呼召,这很容易理解。

 

另一方面,圣经中的“呼召”一词还有另一种用法,也就是我们在神学上所讲的“内在呼召”,“内在的呼召”。有时候也称作“上帝有效的呼召”,这与圣灵在人心里所做的工有关,不只是耳朵听见外在的呼召,还有圣灵对内心或灵魂施展的超自然工作。于是原先死在罪恶过犯中的人,如今活了过来,彻底苏醒,有耳能听见,并且有眼能看见他们原本不屑理会的福音。这就是内在的呼召。

 

上帝就是用这种呼召来呼召选民。上帝用特定的方式来呼召选民,这点也出现在同一段经文中,使徒保罗说万事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保罗的下一句话说了什么?因为上帝预先知道的人,祂就预先命定他们和祂儿子的形象一模一样,使祂的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祂预先命定的人,又呼召他们,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使他们得荣耀。

 

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保罗此处所讲的呼召并不是外在呼召,而是内在呼召,也就是圣灵的超自然工作。我怎么知道的呢?这段经文讲的是救赎的多重层面,也就是所谓“救赎的顺序”,是以线性的方式呈现的,也就是预知,预定,呼召,称义以及得荣耀。仔细看这个顺序在经文中的结构,就会发现这里是用概括的方式来叙述的,也就是说,这里有省略的地方。因为有些概念是不证自明的,是不需要特别在经文中写出来。我认为每个为罗马书写注释的人,都认同这段经文的结构就是这样。

 

所以这段经文要讲的,就是说凡是上帝预先知道的人,祂都呼召他们。也就是说,上帝呼召祂在创立世界之前,预先知道的每一个人。保罗这里所说的“预先知道”是什么意思?我换个方式问,上帝在创立世界之前就预先知道了多少人呢?每一个人都是上帝所知道的。在创立世界之前,祂就已经知道所有人了。因为上帝知晓一切,祂是无所不知的,祂知道你我的名字,祂在创世之前就知道每个人的名字了。面对预定与拣选这种不容易了解的教义时,先要知道它们是每个基督徒都应该接受的,容我提醒你们,一个基督徒如果要忠于圣经,他就必须要相信有预定论这回事。因为圣经的确有教导预定论,所以我们不能依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要不要相信有拣选与预定。

 

问题是,我们该怎么理解这些概念?最广为人们接受的观点就是预定论的先见说,可以称之为预知说,就是指上帝在永恒中就已经预先知道谁会接受福音的邀请。在永恒中,上帝就预先知道,保罗会在雅典的亚略巴古传福音,也预先知道现场的听众当中有谁会接受福音以及有谁会排斥保罗的教导。于是上帝就预先根据人们以后对福音的回应,来决定要拯救哪些人。祂只拣选那些会在未来接受福音的人,这是最主流的观点。支持这种观点的人会引用罗马书第八章,这个观点认为:保罗的确有讲到预定论,但是他在讲预定论之前,有先提到上帝的预知,上帝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定他们得救。

 

但这段经文的言下之意是说上帝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定他们得救。而如果上帝在永恒中就预先知道所有人,那这就表示上帝预定所有人得救。但这不是持这种观点的人所料想的结论,因为这样就变成是普救论了,或者是普遍预定论,这很明显违背圣经的教导。人们可能会对我说:但是史普罗你还没有讲清楚呀,上帝这边只是在讲说祂在永恒中预先知道的人,而且只局限于那些会接受福音的人,这就是他们的说法。他们这样讲,就让问题变得更严重了。不是在预定的部分,而是在呼召的部分,既然上帝预先所知道的人,都是预定得救的人,而且所有预定得救的人都将会蒙呼召,所有蒙呼召的人都会被称义,那么怎么能说,这段经文所讲的呼召是外在的呼召呢?

 

因为圣经肯定没有说,每个耳朵听到福音外在呼召的人都会被称为义。保罗在这段经文中说的蒙呼召之人,都会被称义并且得荣耀。这表示说保罗在这里说的呼召并不是外在呼召,他在这里讲的是内在的呼召才对,只有那些受内在呼召的人,就是上帝在他们心中动工的人才会被称义。

 

没有任何一段经文说,上帝预先知道那些将会回应外在呼召的人都会被预定得救。也就是说,人们对福音的回应,并不是他们被预定得救与否的基础。这段经文的重点是所有上帝预定拯救的人,都一定会受到内在呼召。所有蒙内在呼召的人也都一定会得称义、得荣耀。所以上帝之所以预定我们得救,并不是因为我们有回应呼召,而是说,连我们的回应也都是上帝预定好的。这就是使徒在此所要表达的,这个应许是只赐给这些蒙受特殊恩典之人的,万事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

 

因为这种内部呼召的效果就是在我还没爱上帝之前,祂就先以自满之爱来爱我了。祂藉由这自满之爱使我的灵魂苏醒,祂从内在呼召我,在这内在呼召之前,我的心仍然是敌对祂的,但如今祂不但使我灵魂苏醒,也使我产生对祂的爱慕。因为如果没有上帝的拣选之恩以及圣灵带来的重生,我的本性是敌对上帝的,我一点也不会爱慕上帝。但如今我经历了内在的呼召,我的心被改变了。于是我先前所厌恶的,如今却感到喜爱,基督成为我爱慕的对象。不要忘了,这些都是因着父对子的爱而满溢出来的恩典,要知道拣选与预定的目的是要让我们得以转化为祂爱子的形象样式。所以上帝对蒙拣选之人的爱是从祂对祂儿子的爱满溢出来的。上帝要让祂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

 

在约翰福音第十七章中,耶稣在楼房上祷告时所提到的祂提到父所赐给祂的人,这就是指蒙拣选的人,是父因着爱而赐给子的礼物。因着上帝对耶稣的自满之爱,我们也得以成为祂自满之爱的对象。所以这段经文所说的预知,肯定是发生在拣选之前的。因为如果没有预知,也就没有拣选的对象了。上帝在永恒中拣选雅各,祂肯定在永恒中就已经知道雅各了。祂必须先知道雅各,才能指定雅各蒙恩成为被拣选的人。所以,这里所说的预知,并不只是理智上的知道而已。仔细研究圣经中的“知道”这个词,就会知道圣经有时会以gnosis来表示理智上的知道,但是这个“知道”其实还有个更深层的含意,指的是亲密的爱。亚伯拉罕“知道”了他的妻子,她就怀孕了,这并不是说亚伯拉罕在理智上知道她的时候,她就怀孕了。圣经用“知道”这个词来委婉地表达性交,表示这是最深层的亲密关系。

 

因此,保罗在罗马书中说:世人知道上帝。又在哥林多前书中说:世人不知道上帝。也就是说,世人在某方面知道上帝,他们理智上知道有上帝存在,但是他们本性就不爱慕上帝,不愿意亲近上帝,所以上帝的自满之爱其实也和祂的预知有关。因为上帝的“预先知道”就是“预先去爱”,上帝是什么时候爱你的呢?祂在创世之前就爱你了。你蒙拣选是因为祂对你有永恒的爱,上帝爱不可爱的人,这就是最崇高的例子了,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

在第八篇中,我们谈到了神学中的第三种爱,也就是上帝的自满之爱。再复习一次,上帝的爱可以分成三种:善意之爱,善行之爱,还有第三种,就是自满之爱。请不要把这三种爱与希腊文中的三个单词给搞混了。希腊文中有三个表示“爱”的单词。每个基督徒都曾听牧师讲过,这个主题是很常见的。当圣经讲到爱的时候,我们要谨慎地分辨这个爱的希腊文原文究竟是指哪一种爱。
 
今天我们要来看希腊文中这三个与爱有关的单词以及它们的重要性。第1个是eros;第2个是从philein这个动词衍生出来的名词;第3个则是最多人听过的,就是agape。这就是古希腊文用来表达爱的三个单词,在研究圣经希腊文的时候,最好用的单词研究工具就是基特尔费尽心血所编辑的《新约圣经神学辞典》。这部辞典是全球新约圣经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翻遍了所有现存的古代典籍,研究当中各个希腊文单词的用法,最后的成果就是这部辞典。
 
例如你在新约圣经中看到“信心”这个词,这些学者不只研究它在荷马史诗中的用法,还研究了它在比较近代的希腊诗词和哲学界中的用法以及它在旧约圣经的希腊文译本,也就是七十士译本中的用法,然后再研究它在福音书、使徒书信以及早期教会中的用法。所以只要仔细查阅这部辞典,你就能对一个单词拥有全面的了解。我常对我的学生说,虽然这部辞典是由许多对圣经持批评观点的学者所写的,但是从学术的角度来看,这部辞典是基督教学界中最优秀的研究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圣经中各个单词的涵义。
 
如果你在这部辞典中查阅agape这个词,你会看到这部分的内容是由新约学者史涛弗所写的。他在新约神学与希腊文方面的研究都享有盛名。他在探讨agape这个词的时候,先提到了希腊文eros的涵义,eros这个单词并没有出现在新约圣经中,但由于它是希腊文当中很常被用来解释为“爱”的一个单词,而且希腊文当中有不同种类的爱,因此我们必须要对这个词有基本的了解。英文的“色情”(erotic)就是从这个希腊文单词而来的。因为eros指的是一种感官上的爱,这种爱的涵义比较偏重性爱但不仅如此,在传统希腊文中,eros这个单词同时也有邪恶的意思存在,古代异教徒的仪式当中经常强调这种爱,尤其是庙妓以及古代的纵欲仪式。当时的人会在这种仪式当中把自己灌醉,并且暴饮暴食,甚至到了一个地步,他们会毫无节制地放纵性欲。整个仪式就成了花天酒地的派对,这种爱比较象是有邪恶成分的爱,甚至跟魔鬼有关。
 
这个单词在古代的发展过程中,有些人尝试将它漂白,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都曾试过要淡化这个单词中的邪恶涵义,他们保留了它感官与情感上的涵义,只移除了负面、与魔鬼有关的部分。史涛弗在讲解这个单词的时候用了很长的篇幅来介绍eros的发展过程,为的是要让我们知道新约圣经并没有用它来表达爱的意思。无论是原始的版本,就是带有邪恶涵义的版本,或者是被希腊哲学家漂白之后的版本,都没有在新约圣经中出现。
 
新约圣经中有出现的是另外两种爱,也就是philein和agape。从philein衍生出来的单词是我们都熟悉的,因为新约圣经中有一座城叫做非拉铁非,美国也有一座城叫做费城,它们的英文都是Philadelphia。说到费城,它有个绰号,叫做“用雪球砸圣诞老人的城市”,不对,这不是我要讲的,费城有名的绰号是“兄弟之爱”。adelphos的意思是兄弟,而philea的意思是爱,兄弟加上爱就是兄弟之爱,也就是费城。通常我们会把phileo或philein视为朋友之间的爱,也就是互相欣赏,友谊深厚,但这与新约圣经中提到的agape相比,就缺少了那种超自然与崇高的意思。这种爱只是邻居之间的友爱,或是好朋友之间的友爱,人际关系上的友爱。
 
但是新约圣经所讲的那种至高无上的爱用的是agape这个词。这的单词的由来与基础是与上帝本身有关的。圣灵在我们心里所浇灌的,就是这种爱。别忘了,我们一开始在探讨上帝的爱时,提到了约翰一书的教导,约翰说:“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上帝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上帝而生的。”
 
很明显的,你不需要重生,不需要经历超自然的转变,也照样能够感受到这种兄弟之爱。有一种天然的爱,是我们在重生之前就能够感受到的。至于最高阶层的agape,则是完全另一回事,待会我们会花点时间来仔细探讨一下这种爱。
 
若要了解agape大概是什么意思,会需要先来看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这是新约圣经中保罗提到爱的地方,他在这里讲的是一种特别的爱,也就是agape的爱,这是最伟大的爱。我们待会再来看这段经文。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新约圣经有提到这种特别的爱,这是基督徒从圣灵重生之后就拥有的。圣灵将这种爱浇灌在我们心里,于是我们就有能力效法上帝的爱,这也是上帝呼召我们去做的,上帝以agape来爱我们,我们也应当藉由彼此相爱,以及我们的言行举止来向世人展现这种agape
 
我们来看一下新约圣经的几段经文。这些内容提到,上帝在苏醒我们的灵魂之后所赋予我们的命令。耶稣最令人震惊的教导之一,就是祂命令门徒要去爱他们的仇敌。
 
多年前我曾听过亚当斯的演讲,内容是有关于我们国内日渐升高的离婚率。亚当斯提到说有一次他在辅导一个准备要离婚的人。
这个人在接受辅导的时候对亚当斯说,他想跟他的妻子离婚,因为他不再爱她了。
亚当斯说:等一等,上帝命令你要爱你的妻子。圣经说,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这是没有选择余地的,你不能选择不再爱她,你必须爱你的妻子。
这个人说:我不只不爱她,我连跟她住在同一个屋檐下都不想。
于是亚当斯对他说:那么,假设她搬出去,或者你搬出去,住在附近,那她就变成你的邻居了。上帝说,你要爱你的邻舍。
这个人对亚当斯说:你不懂,我受不了这个女人了,我连跟她当邻居都不想。
亚当斯说:喔,我懂了,你的意思是说,你对她心怀敌意。
这个人说:没错。
亚当斯说:也就是说你把她当作你的仇敌。
这个人知道亚当斯要说什么了。亚当斯说:需要我提醒你吗?基督命令祂的门徒要爱仇敌。这个可怜的家伙,在亚当斯的交叉询问之下无处可逃。
 
耶稣这样的教导是很激进的。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提出了非常与众不同的观念,祂说门徒被呼召要去做人类做不到的事,甚至要爱仇敌。我们来看这段经文,这些内容我都有在《蒙上帝所爱》中提到,这一系列课程的内容,都是按照这本书的基本架构来安排的,马太福音五章四十三至四十八节,耶稣说: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请注意耶稣这句话的开头,祂并不是说:如经上所记,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如果耶稣说“如经上所记”。那么祂的意思是说,祂是在引用旧约圣经,而如果耶稣说“你们听见有话说”,那祂的意思就是说祂引用的是犹太法律,并且用当时的人可以听得懂的方式来讲,这是犹太拉比的口传习俗,是他们自己发展出来的神学,而且经常背离旧约圣经的教导。
 
所以我们要明白,耶稣是在纠正当时的人对旧约圣经的曲解,祂并不是在修改旧约圣经,而是在反对那些犹太拉比对旧约圣经的扭曲。所以耶稣说:“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他祷告,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祂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这里讲的是善行之爱,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行吗?你们若单请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么长处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耶稣在这里所要讲的,是说你们应当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也就是说,要绝对的完全,要十全十美,毫无偏差,耶稣说你应当要彰显并效法全能上帝的完美。祂爱世人,即使世人恨祂,祂甚至善待那些逼迫祂爱子的人。所以你所蒙的呼召,是要超越正常人所感受到的憎恨与报仇的欲望。这些都是人性堕落的记号,而你已经是天国的一份子了,你应当要活出天国的道德,这种道德的核心就是爱。
 
关于这段教导,圣经中最发人深省的对话之一就是耶稣升天之前跟彼得的对话。在耶稣复活之后,祂在提比哩亚海边向门徒显现,在场的有西门彼得、多马、拿但业等等。在这场对话中,我们读到这样的内容: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
 
耶稣在这里叫他西门,而不是彼得,因为在稍早之前的该撒利亚腓立比,彼得认耶稣是基督,耶稣称他为磐石。后来彼得三次否认基督,所以耶稣现在称他为西门,问他说:你爱(agape)我比这些更深吗?这节经文有模糊的地方。我们无法确定耶稣这句话的意思。耶稣的意思是不是说:彼得,你爱我比爱这些朋友、使徒和其他门徒更深吗?或者,耶稣是想说:你有比他们还更爱我吗?还是说你爱我比爱这些渔网和捕鱼设备更深吗?你比较爱捕鱼的生活,还是爱我?这些都是可能的推测,我们不确定哪个才对。
 
我们能确定的是,耶稣在这里说的爱是agape,你爱(agape)我吗?彼得怎么回答呢?他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其实彼得这句话带有些微的抱怨,他的意思是说:你怎么这样问?我当然爱你呀。但是这里有个奇怪的地方,耶稣问说:你爱(agape)我吗?彼得回答说:主啊,是的,我爱(philein)你。我以这种爱来爱你。圣经注释者都不是很确定这里的涵义究竟是什么。这些细微的用词差异是不是表达了什么?或许耶稣的意思是说:是啊,我知道你以philein、phileo的爱来爱我,但你有以agape的爱来爱我吗?
 
另一种观点则指出约翰在其他书信中会交替使用这两个单词来表达“爱”,也就是把它们当作同义词来用,所以也许这段谈话当中的用词差异并没有任何重要的涵义,我也不确定。总之我们可以在这里看到这个情况。
 
我们接着看下去。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喂养我的小羊。这句话是给世界上每一个牧师的。如果你爱基督,你要如何表达出这份爱呢?你爱我,就要爱我所爱的。所以耶稣对彼得说:如果你爱我,那你就要喂养我的小羊。接着耶稣又问了第二次: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这句话中的爱也是agape。彼得回答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彼得的回答一样是用philein,然后耶稣对他说:你牧养我的羊。耶稣这句话跟刚才那句话有一样吗?或许只是单纯的交替使用“小羊”和“羊”,但也有人说这个意思,是指牧师有责任照顾刚信主的小羊,同时也必须照顾成熟的羊,要喂养他们,要牧养他们。我也不确定。
 
接着耶稣第三次问他: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但是这次耶稣用的词是philein,也就是彼得前两次回答的时候所用的词,这次耶稣也用philein来问彼得,说:你以这种爱来爱我吗?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耶稣问了彼得三次“你爱我吗”,这样的询问,不禁让人联想到彼得曾三次被这个世界质问说:你认识祂吗?西门彼得三次公开不认耶稣。如今他被挽回,耶稣问他说:彼得,你爱我吗?主啊,是的,我爱你。彼得,你爱我吗?是的,我爱你。彼得,你爱我吗?问了3次,彼得怎么可能没有察觉出这样询问的用意?难怪他会感到忧愁,耶稣再次对他说:你喂养我的羊。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上帝。说了这话,就对他说:你跟从我吧。
 
不管耶稣在这段经文中是用什么单词来表达“爱”。我认为有件事很明显,只要看看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有关于agape的解经内容就会发现,正如基督吩咐彼得,要他透过服事,透过照顾上帝的百姓来把上帝的爱(agape)给活出来。我们也有一样的责任,我们也从上帝领受了这种爱,圣灵将这种爱浇灌在我们心里,要我们透过关怀、照顾、喂养与舍己服事上帝的百姓来彰显这种爱。
这一系列探讨上帝之爱的课程即将结束。我之前说过我们会花点时间来看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你们可能会纳闷说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毕竟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讲的是使徒的劝勉与告诫,提到说我们应当如何行事为人以及我们应当如何实践agape的爱。这些内容怎么会跟上帝的性情与上帝的爱有关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agape的爱是以上帝的性情为根基的。上帝呼召我们对彼此展现的爱就是从上帝而来的爱,这种爱反映出祂的性情。所以当我们仔细研读这些有关如何爱人的劝勉时,我们至少能因此而了解到上帝如何向我们展现祂的爱。
 
说了这些,现在我们要来看一下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但在此之前,我还有一件事情想说,我不知道我这一生读了几本书,但我肯定有千本以上。不过,如果你问我说我所读过的书当中影响我思想最深的前十本书是哪十本,我很难给你一个排名清单,但我一定会在这个清单中提到这本不太有名的小书,由约拿单爱德华滋所写的《爱与爱的果实》。我们都听过爱德华滋写的《属灵情感》,也听过他写的《自由意志》以及他的讲章《落在愤怒之神手中的罪人》,而他的这本书是专门在讲解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的。在所有针对这段经文的解经书当中,这是我读过最优秀的一本。这本书是由Banner of Truth出版的。我们Ligonier这边也有存放这本书。任何基督徒若想要更了解如何把爱的果子给实践出来,我都强烈推荐这本书给他们,书中的注解能提供最好的帮助。
 
我先大概地把爱德华滋在本书中提到的重点整理出来。他说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列出了七个重点来教导我们爱的真谛。我大概整理一下,直接列出这七个重点。
 
第一,爱会显示出何谓真正的基督教精神,我们应当展现出来的精神就是爱。
第二,爱会显示出一个自称基督徒的人是否真的相信上帝。因为如果我们没有爱,那我们就不是从上帝生的。
别忘了约翰说过,凡有爱心的就都是由上帝而生的。这里的爱指的是agape,所以如果我们没有活出agape,那么就算我们看起来很虔诚,其实仍然没有真正的信心。因为凡真正相信上帝的人,一定也会有真正的爱。
 第三,有爱的人会散发友善的气息。这种气息是属天的气息。
 第四,爱会显示出基督徒生活中的喜乐。我们在圣经和神学中会区分爱的本质与喜乐的本质。没有喜乐的人就没有爱,就像爱与信心是分不开的,爱与喜乐也是如此。你不可能同时有爱却没有喜乐。
第五,爱说明了为什么冲突与争竞会破坏信仰。
第六,爱说明了我们急需防止忌妒、怨恨、苦毒和其他负面的念头,以免我们的善行归于徒然。这意思是说,当你对一个人心怀忌妒的时候,你没办法同时又爱他又忌妒他。如果我真的爱一个人,我就无法对他心存怨恨,或苦毒、怨恨、忌妒。这些邪恶的念头是与爱互相冲突的。
 最后,爱德华滋总结说,爱甚至呼召我们去爱自己最仇视的敌人。因为这是基督徒必经的试炼,也是基督教信仰的总结。
 
在看完这些介绍之后,我们来读一下经文。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说: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我先停在这边,请注意看,使徒保罗针对爱的本质提出了非常精辟的解释,并且这段解释是他在谈论圣灵的恩赐时所提到的。他写信给哥林多教会的时候,深知这间教会正因为争论圣灵的恩赐而四分五裂。这个冲突的核心与说话有关,就是说方言。所以在第十二章和十四章当中,保罗详细讲论有关说方言的这整个现象,并且提到说方言不应该搅扰或破坏基督肢体中应当展现出来的爱。所以保罗才会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提到这些内容。保罗没有分章节,章节是后人加上去的。所以他写这整段内容都是在讲论agape。他说:就算我会讲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就算我有说方言的恩赐,却没有爱,我就不过是一阵噪音而已。我所讲的一切都只是噪音而已。我所讲的一切都没有意义,都是噪音。保罗的意思是说,如果你是史上最有恩赐、最有魅力的人,却没有爱,你就只是鸣的锣、响的钹而已,不断制造噪音。

 
保罗接着说: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也就是说,就算你有先知的恩赐、知识的恩赐,有这些圣灵所赐的恩赐却没有爱,那就一点价值也没有。
 
说到这里,我要针对我们的现在的处境讲几件事。我们所处的文化中有个观念,认为才华能遮盖许多的罪。一个成功的电影明星,男星或女星,我们不会在乎他有多少淫乱的丑闻。一个杰出的运动员,我们不会在乎他有多少私生子。因为我们并不期望我们的领袖能作我们的榜样,只要有才华,只要他们有能力,这样就够了。就像有个人身为美国总统,当他跟莫妮卡·莱温斯基发生丑闻的时候,有多到数不清的评论家都说,总统的道德操守并不干我们的事,只要他能让我们的经济和生活变好就可以了。教会里的情况也一样,一个人只要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是个博学多闻的博士或神学家,或者是一个滔滔雄辩的演说家、布道家,就不会受到许多批评。就算这些人的言行举止非常不检点,我们依然会把他们视为英雄。这跟使徒的教导是冲突的。
 
使徒保罗说:我不管你有多少恩赐,不管你有多成功,不管你多有名,只要你没有agape,你在上帝的眼中就什么都不是。这让我们想到,耶稣在登山宝训的结尾中所说的那个可怕的警告:“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做这个,奉你的名做那个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离开我去吧!”却还是有许多人以为他们能靠着自己的表现来进入上帝的国。耶稣说:“你们这些作恶的人,我不认识你们,离开我去吧。”这真的很可怕。
 
对于像我这样全职服事的人来说,这个警告尤其可怕。我常常想到这个警告。有一次我走在一个大厅里,刚好在旁边的镜子里看到我自己,于是我仔细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心里想:万一这个人正在走向地狱,该怎么办?我到处讲道,到处教导人,做各式各样的事,所以我才说,我无法了解为什么有人会喜欢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毕竟这段经文让我们看见的是,上帝对真正的爱所下的定义。这段经文直接把我打脸,让我痛苦不已。因为我发现自己离这个标准有多遥远,这非常可怕,尤其是保罗说:就算你有作先知的恩赐,也知道一切奥秘,甚至有全备的信心能够移山,只要你没有爱,就算不得什么。
 
仔细听他接下去说什么:

“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就算我放弃一切的财产,全部捐给穷人,牺牲我拥有的一切,甚至是我的生命,却没有爱,最后这一句很重要:仍然与我无益。我什么都不是,保罗这段话的用意是要表达说,爱非常重要,比其它这些东西都重要。因为爱定义了一个基督徒的生命本质。
 
所以保罗一开头,就用了很长的篇幅来介绍这个主题。这足够我们花上好几天来研读了,这些都还只是前言而已,他甚至还没开始描述与讲解这个爱的定义。在他定义这个爱之前,他先告诉我们这爱的重要性,这个爱比说方言重要,比作先知讲道重要,比一般的爱重要,比信心重要,比牺牲重要,比慈善事工重要,比殉道重要,这就是他所讲的爱。
 
我们来看看agape的内容与本质吧。保罗首先提到说: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这些内容有出现在圣经其他地方过吗?圣经有多少次提到说,上帝的性情是恒久忍耐?
 
有一次我去医院做核磁共振的检查。我在等待检查的时候,有个老先生推着一个坐轮椅的老太太进等候室。她进来的时候,我看到她一脸痛苦,她坐在轮椅上,等候医疗人员叫她进去检查,等着等着就啜泣了起来。当时我坐在旁边看杂志,看《运动竞技》,我不断地朝她看去,因为她的痛苦逐渐加剧,哭得更大声了,最后她对先生说:有没有可以躺着的地方?我快受不了了。于是老先生起身,敲了敲前面的玻璃门,对里面的医疗人员说:我太太很不舒服,有没有地方可以先给她躺一下?门后的小姐说:马上就要轮到她了,医生要来了。他就对太太说:甜心,医生马上就来了。于是老太太就暂时不哭了。我心想:太好了。她不用再忍受这些痛苦了。但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30分钟过去了,老太太又开始哭了,她说:医生人呢?怎么还没来?她看着老先生,说:我们回家吧,我不想再忍受了。老先生说:甜心,这样我们之后还是要再来一趟呀,我再去问一下。老先生站起来的时候,医生就来了。她松了一口气,就进去诊间了。我不知道她生了什么病,完全不知道。但我可以说,我可没办法在等候室里,待上半个小时。看着这把年纪的老人受苦,又不是没有止痛药,这种痛苦或许不算长,但已经足够令人难受了。
 
当下我想到有一次我去探望一位妇女。教会要求我去到她家探访她,她是癌症末期的病人,已经卧病在床有十年了。我去到她家,跟她聊天,她看着我的时候,有一滴眼泪从脸颊滑落下来,这位基督徒妇女对我说:“RC,我再也承受不了这一身病痛了”。她在说什么呢?她的病不是普通的感冒,她忍受的病痛也不是只持续一星期或一个月而已,而是十年。身为基督徒的她一直在忍耐,直到她说:“我再也承受不了了”,就在下一个礼拜,主就接她回天家了。
 
我很高兴听到这个消息,毕竟要长期忍受病痛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我们总是希望痛苦能赶快结束,短暂的忍耐是一回事,恒久忍耐则是另一回事。但是恒久忍耐,并不单指忍受身体上的疾病和痛苦而已,同时也包含忍受来自他人的敌意,以及来自他人的羞辱和毁谤。
 
爱德华滋谈到这点的时候说:有些人常私底下讲别人的坏话,企图破坏他人的名声。这种伤害是最常见的。这种罪过是最频繁也最基本的。伤害别人当然有很多种方式,但私下讲人坏话的案例,真的是多到无法计算。有些人会私下散播假消息,来狠狠地抹黑别人。另一些人,虽然并没有直接散播假消息,但却是用最丑陋的角度来叙述别人的一切。在别人的缺点上大做文章,把缺点无限放大,总是用不公不易的方式来讲论别人。在邻居之间,经常有这种互相伤害的事情发生,互相散播这种没有爱心的批评,互相针对对方的言行举止,做出邪恶的中伤。
 
爱德华滋讲的是毁谤,这是最难忍受的痛苦之一。我们该怎么忍受这种痛苦?当别人抹黑我们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的反应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我常常对人们说:我们被呼召要承受极大的羞辱,但这么说也是有危险的。
 
我老婆为了增进我们之间的关系,有跟我提到我的个性。她说:你常常会这样,就是当我惹你不开心的时候,你都不会讲出来,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然后我又再做一次,因为你什么都没说,所以我以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然后我又再做一次,你也一样不开心,然后一直重复下去,当你积了一肚子怒气后,你就会突然爆发,吓我一大跳。我说:”这是我的罪,我虽然对你的行为感到不满,但是我应当要持续忍耐,不该对你大小声的,或是突然暴怒。因为既然我选择要忍耐,就该一直忍耐下去。“
 
你的水坝不应该溃堤,让你身旁的人都被你情绪的洪水给冲走,所以我们有不同的方式来面对羞辱和中伤。我们所蒙的呼召是要恒久忍耐,而不是一下子就对毁谤我们的人发怒。我们不能这样。我们需要恩典,才能恒久忍耐这些痛苦。请注意经文中的恒久忍耐后面接的是什么,“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恩慈”是什么意思呢?一个有恩慈的人,不该心地邪恶。一个有恩慈的人,应当有耐心。对人和善,不惹人厌,不卑鄙,不心怀苦毒。我年轻时所享有的极大特权之一,就是在更生团契事工的开拓上有分,当时我是董事会的成员之一。有一天我跟查尔斯·寇尔森开会,我们在讨论要为这个事工做一个标志。我们看了许多图案,最后我说:说到这个事工,你知道我会想到什么吗?我说:我们在这个事工中所做的事并不是要让这些更生人痛苦不堪,而是要把上帝的恩典带给他们,因为耶稣曾说:压伤的芦苇,我不折断,当然,这些人当中有些是坚决不悔改的罪犯。我们知道我们不能太过天真,但是他们当中有许多只是心灵破碎的人而已,耶稣服事的就是这样的人,祂四处寻找压伤的芦苇,并且温柔和善地服事他们。
 
查尔斯说:就用芦苇吧。于是更生团契的标志就是一株弯曲的芦苇,表示压伤但还没折断的芦苇,这就是更生团契的标志。这就是我要说的。充满恩慈的爱,充满恩慈的爱从不会对别人说:我就说吧。因为当我们忽视别人的警告而遇到灾难时,我们最不想听到的就是:我就说吧。我们很清楚别人早就警告过我们了。一个有恩慈的人不会讲出这句话,不会去折断压伤的芦苇。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读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这段经文向我们反映出上帝本身的爱。经文告诉我们说:爱是不嫉妒。这边都是反面的叙述,保罗这几句话并不是在讲“爱是什么”,而是在讲“爱不是什么”,爱是不嫉妒。
 
爱是不嫉妒
有一件事我认为很重要,就是十诫之一。上帝明文禁止的十大罪恶之一就是贪恋。因为贪恋是我们互相伤害的基本原因之一,正是由于嫉妒,出于贪恋,人们才会互相攻击。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内容说在所有侵犯他人财产的行为当中,恣意毁坏他人财产是最邪恶的一种。因为与偷窃相比,偷窃是擅自占有别人的东西,而恣意毁坏他人财产,则是擅自破坏别人的东西。例如有人经过停车场,看到一台自己买不起的名车,于是就拿出钥匙刮坏这台车的烤漆。他并没有把这台车偷走,而是直接破坏别人的汽车,这是出于什么动机呢?是出于嫉妒,见不得别人好,这不是爱别人的方式。
 
关于嫉妒所招致的后果,圣经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可能就是旧约圣经中约瑟的故事。因为他从父亲手中得到华丽的彩衣,于是其他的兄弟就心生嫉妒。于是他们一起陷害约瑟,把他卖去当奴隶,让他后来被关在监狱里好几年。这都是因为他兄弟们的嫉妒而造成的。我们只要看看现在的社会,有多少人出于嫉妒而破坏他人的财产、伤害他人的身体,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上帝在以色列的十诫中,提到禁止贪恋,以及为什么贪恋是爱的反义词。因为爱是与别人同乐,爱是在别人的快乐中感到快乐。如果我们真的爱别人,那么当我们看到别人得到我们自己都没有得到的好处时,我们会感到快乐。所以保罗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是什么样子,你不会以为上帝会对人心生嫉妒吧?你不会以为基督会对别人心生嫉妒吧?
 
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
保罗接着说:“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耶稣在马太福音中对门徒说过,我们可以在马太福音第二十三章看到,耶稣说:“文士和法利赛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他们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他们一切所做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见,所以将佩戴的经文做宽了,衣裳的穗子做长了;喜爱筵席上的首座,会堂里的高位;又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他安,称呼他拉比。”
 
耶稣这段话是精简扼要地在描述那最敌对祂的一群人,这群人是伪君子,他们是一群张狂的人。有段经文说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唯有爱心造就人。但这群法利赛人追求的是卖弄他们的身份、他们的财富、他们的地位、他们的权威,他们喜欢会堂里的高位,他们喜欢被众人围着嘘寒问暖。我们也都会遇到这样的诱惑,这并不是爱。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爱是不追求众人的瞩目,爱是不追求自我展现,保罗说:爱是不自夸。英文有句话说“张狂地像只孔雀”,因为孔雀会趾高气昂地炫耀,自己尾巴上色彩缤纷的羽毛。
 
我觉得经文中说的张狂,比较象是火鸡,而不是孔雀。如果你没有看过,雄火鸡在交配季节时的求偶方式,你就真的错过大自然的一大奇景了。我在树林里看过的火鸡大概有两千多只,但是我只看过一只火鸡做过这种求偶动作,牠会把身上的羽毛弄得蓬松,并展开尾巴上羽毛,然后四处走动,象是在说:快看我。就像有一句话说:我是丛林里最伟大的老虎,我是丛林里最伟大的火鸡。那只火鸡就像这样,张狂地到处求偶。其实我们就是这样,我们总是喜欢昂首阔步,喜欢夸大自己的分量,到处说:快看我。保罗说这不是爱的意义,爱是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
 
最近在我们Ligonier的大会中,来自苏格兰的傅格森告诉我们一个故事,他说在以前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当时还只是一名公主。有一次她和她妹妹玛格丽特公主受邀参加舞会,当时她们都还只是青少年,伊丽莎白公主还没有成为女王。她们的母后把她们叫进房间里,对她们说:女孩们,你们今晚去参加舞会的时候,要有公主的样子,要有公主的样子。
 
我现在有在读一本书,是巴罗夫写的,他是个清教徒作家。这本书讲的是福音的谈吐。书中提到腓力比书第1章,说我们的谈吐应当与福音相称。当然,清教徒说的“谈吐”并不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谈话,而是指行事为人。新约圣经也不断地提醒我们说,我们行事为人要与我们所宣扬的福音相称。傅格森说这两位公主前往舞会的时候,必须遵守比别人更严谨的标准,她们必须展现出皇室该有的规矩,英文的“皇室”和“规矩”这两个词加在一起,就是“礼节”的基本含意。礼节的意思就是皇室规矩。女王提醒女儿说:你们出席公共场合的时候,就是代表皇室,代表国王,所以你们的言行举止要有皇室风范,一举一动都要有皇室的样子,要好好表现。
 
女孩们,我们是万王之王的儿女。万王之王的儿女不应该失礼,万王之王的儿女要遵守礼节。身为基督徒,我们要遵守的道德标准是比英国公主还更严格的,我们要遵守的是天国的皇室礼节。所以使徒保罗说:爱,上帝的爱,agape是不做失礼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
 
说到这里,我实在不懂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这段经文,这段经文严厉批评我们的行为。我常常这样想,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对基督徒而言,对任何人而言,最困难的事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而求别人的益处。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庭,有丈夫有妻子,假如我老婆想要某个东西,我却说:你要这个,可以啊,但是我宁愿把钱花在别的东西上,我今天晚上就要这么做了。不管你怎么说,这不是爱人的行为,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而不是一直固执己见。爱会敏锐于别人的需要和想法,耶稣就是这样做的,祂说: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耶稣最不想做的就是求自己的益处,祂要的是天父的旨意成就。祂把这超凡的爱给展现出来,超过我们的理解。因为我们的本性就是以自己为中心,非常自私,我们总是优先求自己的益处,而不是别人的益处。一个人要有真正的爱,才能够优先考虑别人的益处,而不是自己的益处。
 
我认为每个基督徒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重视别人的利益多过于重视自己的利益,并且决定对别人伸出援手,即便自己可能会因此受伤。我有过这样的经历,我知道我有,我也知道这不是自然而然的。我知道如果没有圣灵把爱浇灌在我心里,我就不可能做到,但即使是浇灌在我们心中的agape,也并没有立刻就把我们心中那罪恶的倾向和欲望给去除,这些东西存在于我们堕落败坏的本性当中。
 
我们必须记得,一个人最基本的倾向就是追求自己的益处,这就是爱所要克服的。我以前有个朋友,他常常在打完高尔夫球后,跟球友们一起打牌。他总是很开心,他很珍惜与这些球友之间的友谊,有时候他会赢,有时候会输。无论输赢,他的态度都不会有任何差别,不像有些人,他们输牌的时候就会乱发脾气,把牌撕碎,然后随便乱丢,我看过有人输牌的时候会抓起菸灰缸,猛砸墙壁,很不可思议。但是我这位朋友非常冷静,他输了也不会怎样,我对他说:巴柏,你好像不太在意输牌。他说:不对,我赢的方式就是输。我说:什么意思?他说:如果我输了,那就表示我的朋友赢了,他们会享受到赢的乐趣,我也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喜悦,这样我也很开心,所以我输或赢都不重要。他不是随便乱说的,他是真的这么认为,他就是喜欢陪朋友打牌,不在乎谁输谁赢,伟大的运动家也有这样的态度,他们说:我的职责就是尽力发挥。
 
如果对手赢了,我也会给他们掌声,并且因他们的快乐而快乐。高球界中有一句话说:打得好、打得差,都有人开心。如果你打了一杆好球,你会开心。如果你打偏了,你的对手会开心。不过这句话有点挖苦的意味。爱是更超然的,我们应当以彼此的兴盛与成功为乐。
 
爱是不轻易发怒
爱是不轻易发怒这是什么意思?这意思是说爱是不会动不动就生气,爱是不乱发脾气。有一位谘商师曾跟我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地雷区,也就是指特别敏感、容易让人生气的事情。例如有个人非常温和,很好相处,但你有天做了某件事,他就突然像爆炸一样。你会说:我踩到地雷了。我不知道会这样。有些人的个性,非常温和,他们的地雷区很少,你可以跟他们相处上好几年,都不曾踩到他们的地雷。也有另一些人,你需要穿着防爆衣才能跟他们相处,就像玩踩地雷一样,因为你不管怎么做,随时都会被炸到,因为这些人很容易发怒,他们的脾气暴躁。
 
坦白说,我记得我信主之前,脾气是非常很差的,我脾气暴躁。我读高三的时候,那一季我参加过十场篮球赛,有一场我都因为跟裁判吵架而被判出场。裁判确实有误判,但是我争论的时候态度太差了。怒气爆发,所以被叫去坐板凳。我觉得我信主之后最大的改变,就是在脾气这方面,我觉得我最大的罪也是在脾气这方面。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美德,就是永远不发脾气,永远不暴怒,永远不大发雷霆。
 
当然,我老婆在我信主之前就认识我了,她也知道我信主之后的样子。我们结婚已经十年了,有一天我们在厨房里起了争执,我手上刚好拿着一杯水,我们的争执愈演愈烈,我对她说:你这样不公平,世上没有人能像你这样惹我生气的,我所有的软弱你都非常清楚,同时,你又是我在这世上最在乎的人,所以世上没人比你更能让我心烦了。我们吵着吵着,最后我非常生气,气到把手上的玻璃杯,一把丢向墙壁,玻璃碎片和水散得到处都是。我老婆就看着我笑,她说:哈哈哈,我没想到你还会这样,这年来我一直试着挑战你的极限,看看你什么时候会爆发,你终于爆发了。她对着我笑,我却觉得很羞愧,因为我以为我已经完全克服脾气的问题了,但其实没有,我们不应当轻易发怒。
 
我有我最讨厌的事,每个人都有最讨厌的事。我最讨厌的就是有人在公路上危险驾驶,这种人开车好像不把别人的生命当一回事,爱怎么开就怎么开。我常在车上对他们破口大骂,我老婆就说:幸好我们的小孩不在车上。不然他们第一个学会讲的东西就是“白痴”,这就是会让我脾气失控的地方。但我们不应该这样,不该轻易发怒,要对人有耐心。
 
爱是不计算人的恶
“爱是不计算人的恶”,这彷彿是在说我们应该要天真。保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应当要用宽容的眼光来看别人,而不是说我们要天真,我们知道人们确实会作恶,但是当别人得罪我们的时候,我们总是把对方的行为想得特别邪恶,例如认为对方昨晚特别熬夜来计划要如何伤害我们,但其实根本就不是这样,很少有人是预先计划好要伤害我们的。我们应当要用宽容的眼光,来看待别人对我们造成的伤害,不幸的是我们老是习惯把宽容留给自己,哪怕只有一丁点理由,我们也认为自己的行为完全合理,但我们却不会这样对待我们的邻舍,我们应该要这样的。“爱是不计算人的恶”,很明显这话并不只是说别心怀恶事,更是说别把周围的人都想得非常邪恶,也许这是天真,但因为天真而犯的错总比因毁谤而犯的错还好。
 
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保罗在罗马书第一章说,我们人的罪行不但是亲手犯罪,同时还鼓吹别人加入我们,我们喜欢看到别人跟我们一同犯罪。因为这样我们就有借口了。但爱是只喜欢真理,不喜欢不义。
 
爱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最后,保罗说爱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让人得以持续忍受痛苦的关键因素,让人得以持续忍耐与包容,持续盼望,持续相信,保罗说: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但是爱永不止息。
 
我现在所知道的只是一部分,到那时就完全知道了。好像主完全知道我一样。保罗在最后说: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
 
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保罗这是在呼召我们作个成熟的基督徒。有些人说,上帝要我们有孩童一般的信心,某方面来说,是这样的没错。但是有很多人认为这表示说,我们不需要成长,不需要研读圣经,不需要在信仰和知识上追求成长,我可以永远都当个吃奶的婴孩。孩童般的信心,并不是指幼稚。保罗说:我作孩子的时候,行为像孩子,说话像孩子,情感像孩子,想法也像孩子。现在我成人了,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他呼召我们要表现出成熟的爱。
 
最后保罗说: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是基督教的经典三元素,信,望,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因为这个恩赐,这个果子,最能够显明上帝自己的性情。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