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告诉我们说上帝就是爱。因此,许多基督徒宣称他们的上帝是爱的上帝。人们口中这位“爱的上帝”,有没有可能其实是个偶像?若是如此,那我们要怎么了解约翰一书4:8?在这部一系列讲座中,史普罗教授教导我们关于圣经中上帝之爱的本质,以及何谓“我们也当彼此相爱”。一共有13篇。点击下面标题阅读。
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上帝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上帝而生,并且认识上帝。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上帝,因为上帝就是爱。上帝差祂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藉着祂得生,上帝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不是我们爱上帝,乃是上帝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亲爱的弟兄啊,上帝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
当圣经以这个方式提到上帝的爱时,意思是说,无论我们对上帝有什么样的了解,无论我们对上帝持什么样的观点,一旦忽略了祂的爱,就是扭曲祂的性情了,因为爱与祂的性情、本质十分密切相关,但这不是我们现代神学常见的毛病,我们的问题并不在于认为上帝没有爱,相反地,我们现代文化中常见的毛病是我们常把上帝的爱当作廉价的爱,并且忽视或删除上帝其他的属性,认为上帝的本质只有一个,就是爱。
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上帝的儿女。世人所以不认识我们,是因未曾认识祂。亲爱的弟兄啊,我们现在是上帝的儿女,将来如何,还未显明,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祂,因为必得见祂的真体。凡向祂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祂洁净一样。
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祂显现的人。
你要赶紧地到我这里来,因为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往帖撒罗尼迦去了,革勒士往加拉太去,提多往挞马太去,独有路加在我这里。你来的时候,要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我已经打发推基古往以弗所去,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铜匠亚历山大多多地害我,主必照他所行的报应他,你也要防备他,因为他极力敌挡了我们的话。我初次申诉,没有人前来帮助,竟都离弃我,但愿这罪不归与他们。
他们来到一个地方,名叫客西马尼,耶稣对门徒说:他们来到一个地方,名叫客西马尼。耶稣对门徒说:“你们坐在这里,等我祷告。”于是带着彼得、雅各、约翰同去,就惊恐起来,极其难过,对他们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你们在这里等候,警醒。”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倘若可行,便叫那时候过去。”他说:“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将这杯撤去;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耶稣回来,见他们睡着了,就对彼得说:“西门,你睡觉吗?不能警醒片时吗?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耶稣又去祷告,说的话还是与先前一样。又来见他们睡着了。
我有个朋友,他以前是我神学院的学生,现在已经当牧师好几年了。他曾经告诉我说,他的家庭有句很常讲的格言。我问说什么格言,他说:在我们家,我们常说“家人要肝胆相照”。我说:肝胆相照?我没听过这个成语,这是什么意思?他说:你知道的,就是要肝胆相照。我说: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他说:这意思就是说,我们一家人要互相照顾,无论发生什么事。这就是家人之间很美的一件事。你身处这个关系之中,很难脱离。因为有血缘关系,你是家庭的一份子。在这个世界上,你只有一位母亲,也只有一位父亲。如果关系破裂了,那会是一大悲剧。
以色列人哪,当听耶和华的话。耶和华指控这地的居民(也可翻译成“耶和华与这地的居民争辩”)……
上帝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谁能控告上帝所拣选的人呢?有上帝称他们为义了,谁能定他们的罪呢?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上帝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
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飢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然而,我们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
我们已经花了一段时间探讨圣经里何谓上帝的爱了,并且也注意到上帝的爱,祂的这个属性与上帝其他的属性绝对不能分开来研究。我们已经说过上帝的爱是永恒的爱,是永远不变的爱,也是信实的爱,坚定不移的爱,我们探讨了上帝这些不同层面的特质,这些都能帮助我们了解上帝的爱,今天我要讲的是上帝的爱当中颇具争议的一个特质,这个特质常会令人心生疑问,有不少人觉得这个特质是与“爱”互相抵触的,我讲的这个特质,就是上帝拣选的爱,或者换个说法,就是上帝主权的爱。
上帝的爱是带有主权的爱,正如上帝的主权是带有爱的主权,说到圣经中有关拣选的教义,认同此教义的人,在这教义当中看见上帝永恒的爱,至于那些不认同圣经所说的拣选与预定论的人,则很难接受说上帝只拣选了一部份的人,而非全部的人,他们认为这表示说上帝是有黑暗面的,祂的爱因此大打折扣。
但新约圣经所教导我们的拣选从来都不只是个抽象的观念而已,新约所说的拣选是与上帝的爱紧密相连的。我们来看一下以弗所书。保罗在第一章中提到了这个概念。保罗声明自己的身份之后,便在一章三节提到:
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上帝!祂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就如上帝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祂面前成为圣洁,没有瑕疵,满有爱心,祂按着自己旨意所喜悦的,预定我们藉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使祂荣耀的恩典得到称赞,这恩典是祂在爱子里白白赐给我们的。
光是这一小段经文的内容就够我们研读上好几个星期了。不过今天我们只会概略地来看这一段经文,也就是使徒保罗这封书信的开场白。在这段经文当中,首先我要大家注意到保罗有提到拣选,也就是上帝拣选祂的百姓,而且保罗使用的词是今天许多基督徒都不太敢用的词,也就是“预定”这个词。
这就是为什么我常对那些不喜欢这个教义的人说:如果你希望你的信仰能够忠于圣经,你就必须接受预定论。因为预定论并不是马丁路德、约拿单·爱德华兹、约翰加尔文或圣奥古斯丁发明的,预定论这个概念是圣经本身就有的,是保罗提到“预定”这个词的,这个概念是他提出来的。
所以我们若要忠于圣经,我们就必须有一些预定论的概念。请注意保罗是在什么样的前后文中提到这个神祕的概念的。从开头的地方可以发现,保罗这一段叙述的动机与“颂赞”这个词有关。他在这封书信的开头颂赞上帝伟大的恩典、荣耀与怜悯。他是这样开头的:“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上帝!”他为什么用这种方式颂赞上帝呢?为什么说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上帝?因为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福气的就是祂,上帝赐福给我们,因此保罗以颂赞来回应上帝,上帝并不是随随便便地赐福给我们,而是在基督里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福气。
而且,当他说到“在基督里”的时候,他并不是把这几个字当作附注,保罗深信,若要了解上帝主权的爱,拣选的爱,就必须了解这份爱与基督本身有什么样的关联,仔细听他怎么提及上帝赐给我们的福气,他说:就如上帝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他告诉我们说上帝凭主权拣选祂的百姓,这节经文中蒙拣选的“我们”指的是基督徒。上帝拣选了我们,而且是在基督里拣选的。什么时候拣选的呢?在创立世界以前,又是为了什么而拣选呢?是为了使我们在祂面前成为圣洁,没有瑕疵,满有爱心。
预定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成圣。上帝主权的拣选是为了在堕落的人类中创造出一群圣洁的百姓,这是一群蒙救赎的人,这群百姓将会成就起初创造的目的,也就是反映出上帝自己的圣洁与本性。别忘了,上帝给我们最首要的命令就是“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但我们却不圣洁,反而是亵渎上帝的罪人。
在永恒中,上帝早就知道人类这个族群会堕落了,但祂并没有打算让堕落成为创造的结局。上帝因着祂自己的大爱,决定要藉由基督耶稣,来在这一大群堕落的人类当中救赎一部份的人,使他们成为人类原本应当要成为的样子,就是圣洁、没有瑕疵、满有爱心地活在祂的面前。我认为保罗这里说的“满有爱心”不是指上帝,而是指我们。也就是说,上帝使我们这些蒙恩成圣的人满有爱心,使我们爱祂,以爱慕的心活在祂面前,而不是充满恨意或敌意。
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最难接受的观念之一就是:每个人在天然、堕落的状态中,都是憎恨上帝的。没有任何不信主的人会愿意承认这一点。他们会说:我没有特别的信仰,或说:我不相信有上帝存在,或说:我不反对上帝,但圣经说,堕落的人类所具有的本性,都是远离上帝的,堕落之人都是对上帝心怀恨意与敌意的。只有那些蒙上帝施恩、被上帝所爱的人才会爱祂,也就是说,我们爱祂,因为祂先爱我们。祂的爱就是这样胜过我们的敌意,胜过我们的冷漠,把我们带回祂身边,得以享受与祂之间充满爱的关系。
所以我们是在基督里蒙拣选的,祂拣选我们进入这份爱中,接着请注意第五节:预定我们得… 得到什么呢?“得儿子的名分”。我们蒙预定得以成为上帝家里的一份子,这主权的拣选之爱,美好之处就是在此,这是家的爱,这份爱一路延伸到上帝的敌人身上。这就像我们先前看到大卫向米非波设展现的爱。上帝是因着基督的缘故而爱我们的,并将我们纳入祂的家里。
关键字来了:祂预定我们藉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你有在这段经文中看见拣选与基督的关联吗?因为首先,上帝的主权的拣选之爱其对象并不是你或我,而是耶稣,耶稣才是最首要的蒙拣选之人,祂是蒙爱之子,绝不可忘记,我们蒙拣选是“在基督里”蒙拣选。同样的道理,我们也是因着天父的爱才被接纳进基督里的。
请注意下一段经文:祂按着自己良善的意旨所喜悦的。对于圣经中有关拣选的教义最常见的反对意见就是:上帝怎么会在永恒中决定拯救一些人,却又遗弃另一些人呢?在罗马书第九章,保罗最常面对的抱怨就是人们认为上帝这样做并不公平,人们说这样的上帝不公平。但事实上,上帝在永恒中就已经看见,全人类都与祂为敌,与祂不合,并且憎恨祂。这些憎恨祂的人当中,有些人得到了恩典与怜悯,而其他人没有得到这样的恩典,并且得到公义的对待,这些人得到的下场,完全是他们应得的,而另一些人则是得到怜悯。
当保罗在罗马书第九章提到这点时,他就预期到人们对此的反应会是:“这不公平!”于是保罗说:难道上帝有什么不公平吗?断乎没有。但是人们认为说:既然全人类都有罪,那么上帝如果要赦免一些人的话,就应该要一起赦免所有人。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就表示我们根本不懂恩典,我们以为恩典是上帝必须要给予的,是人们应得的,如果真的是应得的,那就不是恩典了,如果是应得的,那就不是怜悯了,怜悯之所以是怜悯,就因为这是你不配得的,所以如果上帝选择赦免一个罪人,祂并不会因此有义务要赦免其他所有罪人,这是我们能理解的。依据我们的行政赦免制度,如果总统决定特赦某个犯人,他并不会因此有义务要同时特赦其他所有的犯人,这一群人得到公义的对待,那一群人得到怜悯的对待,没有人得到不公义的对待。
问题是:为什么上帝只把恩典给一些人,而不给另一些人?那些得到恩典的人一定是做了什么才得到恩典的,他们一定是做对了什么事。许多人认为上帝把蒙恩典的机会赐给所有人,但只有那些正面回应祂的人才会得到恩典,而那些拒绝恩典的人就不会得到恩典。这样看来,说到底,得救与否的终极因素,就不是掌握在上帝手中了,这与使徒在罗马书第九章的教导完全相反,与这里的经文也不合,上帝究竟是依据什么来拣选的?祂并不是依据我们的行为来拣选,祂不是依据我们的内心来拣选我们,这与多数人的想法不同。人们不认为这样的上帝是有恩典的,也不是不公平的,而是武断专横的,性情古怪,用掷骰子的游戏来愚弄人类。圣经到底有没有提到,上帝是依据什么理由来捡选人的呢?有的,就在这里,这段经文说上帝在选择施恩给谁的时候,是按着自己良善的意旨所喜悦的来选择,这就是我们最难接受的地方了。因为我们总是希望上帝照我们的意思来做选择,但永恒的救赎是取决于上帝的意思。
许多人指控说:既然上帝不是照我们的行为来拣选,那祂就是武断专横的。各位先生女士,所谓武断专横的行事风格,是指蛮横不讲理、任性善变的意思,但上帝从来没有不理性地做过任何事,上帝从来没有蛮横不讲理过,祂不知道如何武断专横。我得救的理由并不在我自己身上,这并不表示我得救是没有理由的,有没有可能上帝是要彰显祂的荣耀,上帝是为了尊荣祂儿子所做之工的完美,于是决定在堕落的人类中,拣选一部分的人,作为给祂儿子的礼物?
请注意新约圣经有多次记载,耶稣时常提到“父所赐给祂的人”,祂所赐给我的人,我连一个也不失落。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这就是祂良善的意旨所喜悦的。严格说来,圣灵在启示“祂良善的意旨所喜悦的”,这段经文的时候,很体恤我们的无能,因为祂刻意加上“良善的”。这其实是多余的用词,完全不必这样补充,毕竟上帝除了良善的意旨,还能有什么样的意旨呢?上帝的旨意,是否曾经是邪恶的旨意?当然不是。上帝只喜悦良善,祂的意旨所喜悦的,就是做良善的事,所以这段经文其实是在提醒我们,说上帝是照着自己的意旨所喜悦的来做选择,而且是良善的意旨。
所以对于那些难以接受这段经文的朋友,我常这样警告他们说:千万不要指着上帝说:这不公平,不要对祂说:上帝啊,你这样展现你的怜悯是不对的。我们应当因着祂至高的拣选之爱而欢喜快乐,因为祂施展这份爱的目的,就像下一节经文说的,是为了使祂荣耀的恩典得著称赞。我从来没看过有任何一个相信拣选教义的人,会把这个教义当作自夸的工具或凭证,许多人以为我们会因为这个教义而自夸说:你看,我有蒙拣选,肯定是我比较优秀!其实如果你真的了解这个教义,你会知道你根本没有什么可夸的。
当你明白上帝这主权的拣选之爱时,你所颂赞的会是祂荣耀的恩典。我们唱诗歌唱到“奇异恩典”,彷彿我们都对恩典感到惊奇,但实际上我们却常把恩典视为理所当然。我们太常随口提到恩典了,以至于不再对恩典感到惊奇、讶异。只有当我们真正明白自己的救赎,完全并且唯独只仰赖于上帝主权的爱时,我们才会颂赞祂荣耀的恩典与怜悯。就像使徒说的: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上帝的儿女,以及这段经文的结尾:这恩典是祂在爱子里所赐给我们的,上帝藉着祂主权的拣选之爱,使我们得以活在基督里,并且藉着使我们活在基督里,而使我们得以蒙上帝悦纳,这并不是因为祂在我们里面看到了义,而是因为祂看到了基督的义,就是祂爱子的义,因此我们是唯独藉着信而蒙称义。因为我们的称义是建基在基督的义上,以基督的义为唯一的基础,上帝只会透过祂的爱子来拯救人,这爱子是上帝最爱的对象。
保罗接着说: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乃是照祂丰富的恩典。这恩典是上帝用诸般智慧聪明,充充足足赏给我们的,都是照祂自己所预定的美意,叫我们知道祂旨意的奥祕。祂这么做的目的是要我们颂赞祂荣耀的恩典。凡是经历过上帝主权之爱、蒙祂救赎的人,都会因着这样的恩典,而永远颂赞祂的荣耀。
不是说上帝的话落了空,因为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也不因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就都作他的儿女;惟独“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
在上一篇,我们简短地提到了一个很受欢迎的观念,就是上帝无条件的爱。我也郑重警告说,这个观念很容易被听众误解。上次我提到说上帝有一种无条件的爱。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
我们都知道女生很喜欢改变心意,同样的道理,神学家则是喜欢把事情给分得很细。我今天要做的,就是把与上帝有关的爱给分成三个种类。我们区分的这三种爱当中,第一种爱,就是善意之爱,第二种是善行之爱,第三种是自满之爱。我发现我身边的基督徒当中,很少有人知道关于这种爱的正统分类。所以我今天要花点时间来讲解一下,并且找出这三种爱在圣经中的出现的地方。
我们先从上帝的善意之爱开始。我先把它写在黑板上,大家一定都有听过这个词,我们把这个词拆开来看,分成字首和字根,字首“bene”,表示良善的、美好的。例如“祝祷”这个词的字首也是”bene”,聚会结束时我们都有祝祷,也就是祈求上帝将美好的福分赐给众人。而字根”volence”则是来自于拉丁文的”volens”,意思是“意旨”或“意图”,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善意之爱就是指某种善良的旨意。这个词的相反,反义词就是“恶意”,就是邪恶的意图或邪恶的意念,这是上帝绝对没有的。所以上帝的善意之爱,就是指祂对人们所存的良善旨意。
别忘了,在路加福音的记载中,耶稣降生的时候,天上有声音大声宣告,还有天使出现,在路加福音二章八节中我们读到:
在伯利恒之野地里有牧羊的人,夜间按着更次看守羊群,有主的使者站在他们旁边,主的荣光四面照着他们,牧羊的人就甚惧怕,那天使对他们说:不要惧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孩,包着布,卧在马槽里,那就是记号了。”
我们都很熟悉“在地上平安归与祂所喜悦的人”这节经文。有别的译本将它翻译为“在地上平安归与心存善意的人”。因为这里有文法上的模糊地带,所以两种翻译都可以成立,可以翻译成上帝对我们施行善意。也可以翻译为心存善意的人将得到上帝的应许。我比较认同传统的翻译,也就是上帝的善意。当然,我们说到上帝的善意时,这几乎都是冗词赘字,其实真的是冗词赘字。因为上帝除了善意以外没有其他旨意了。
上帝的旨意永远都彰显出上帝的特质与性情,也就是良善。在这整个探讨上帝的爱的系列中,我们不断试着在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要看见上帝的爱与上帝其他的属性有何关联。我们已经知道上帝的爱是圣洁的爱,是永恒的爱,是带有至高权柄的爱等等。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上帝的爱与祂的良善是密不可分的。约翰福音三章十六节这节有名的经文说:“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这节经文描述了上帝差遣祂爱子到世上来的旨意。上帝将祂的爱子差遣到这个世上,这并不只是祂所愿意做的,更是祂乐意做的。祂喜悦将祂的爱子差遣到这个世界上。此外,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有时候会读到所谓“仁慈的独裁者”,有些人认为“仁慈的独裁者”是一种矛盾修辞。因为我们印象中的独裁者通常都不太仁慈,而是心狠手辣,心地邪恶,压迫百姓,施行暴政。但是我们知道,历史上确实有些掌权者是以仁慈为怀的。例如有些帝王向他们的子民施行德政,我们知道上帝是天上地下最崇高的掌权者,祂的权柄高过世上任何一位独裁者,然而祂却是以善意之爱来治理全地的。
说到上帝的善意之爱,我要再补充一下。我要说的是上帝的旨意当中有个层次,我们称之为性情的旨意,这种旨意指的是上帝对祂所造之物的基本态度。
我们花点时间来看旧约圣经。我认为旧约有段经文对这个议题十分重要。我不小心翻走了,不过我很快就会找到了。就在以西结书,第三十三章。从以西结书三十三章十节开始,我们读到:
我认为薛华最有名的著作《前车可鉴》就是用这段经文命名的。因为这个基本的问题是以西结在此提到的,请注意这段经文提到说,上帝不喜悦恶人死亡。因为面对受造物,即便是堕落的人类,即便是惹祂发怒的人类,上帝依然是以仁慈对待他们。
我们必须看清楚,这段提到上帝不喜悦恶人死亡的经文。它前面的经文说了什么,我们从第7节开始看,经文说:
我们真的要好好了解这点。因为有些人一听到上帝的善意之爱,就擅自发明了所谓普遍救赎的概念。普救论认为说:既然上帝对全人类都存着善意之爱,以善良的旨意爱着全人类。那么当然在最后的审判日中,就没有人会灭亡了,没有人会下地狱了,毕竟把人丢进地狱是不符合善意之爱的,因此这不可能是上帝会做的事。
这种观点与圣经的说法刚好相反,这两段彼此相邻的叙述,一方面警告说如果你不开口警戒恶人,将会导致什么结果,另一方面又讲到这些恶人被警戒后若仍不悔改,就必死在罪孽之中。虽然以西结书告诉我们说,上帝不喜悦恶人死亡。但即使如此,上帝仍然把恶人判处死刑,这就是我们必须铭记在心的。虽然上帝有善意之爱,祂也不会在祂的公义与圣洁上让步,祂终究还是会惩罚恶人的,即使祂对恶人是心存善意之爱的。
我习惯用法官来当例子。假设有个法官,他的儿子犯了窃盗罪被带到法庭上接受裁决与审判。法官知道自己的儿子确实有罪,陪审团也裁定他有罪,现在就等这位法官根据法律来做出正式判决了。在这个情况中,一位正直的法官会做出公义的判决,就算对象是自己的儿子也一样,法官会担心他的儿子,法官爱他的儿子,但为了司法正义与公正,正直的法官仍然会把儿子送进监狱。虽然会心痛,但为了公义,他还是会作出公正的判决。
我们可以在圣经中看到这点,在上帝与亚伯拉罕的对话中,亚伯拉罕希望上帝饶过所多玛与蛾摩拉,免得住在里面的义人也一起灭亡了。亚伯拉罕据理力争,说:“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吗?”当然,上帝的判决必定是公义的,祂总是根据自己的公义来判决,虽然祂对悖逆的人心存善意之爱,但祂仍然会对他们做出公义的判决,也就是说,以西结书这段经文告诉我们,上帝的善意之爱,并不会抵销祂的公义与正直。而是说,上帝惩罚恶人的时候,并不会因此感到痛快,祂并不享受这个过程。祂不是虐待狂,祂是全能的上帝,人类犯罪所造成的结果,令祂感到忧伤,祂在惩罚人类的时候也是忧伤的,祂的审判从来都不是出于恶意。
心存恶意的是我们,我们常会凭着不公义的憎恨或私仇,而渴望伸张公义。但上帝不会这样,祂一切的作为都是出于良善的旨意。
接下来,我们说的第二种爱,就是善行之爱。善意之爱与善行之爱的唯一差别就在于一个是旨意,一个是施行上帝的善行之爱,与祂对这个世界的受造物所施行的事有关,也就是祂因着善意而施行出来的善行,就连顽梗悖逆又不敬虔的罪人,祂也用各种方式给予他们许多恩惠。
在耶稣的登山宝训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这点。首先我们来看马太福音五章四十三至四十八节,这是登山宝训的结尾,耶稣这样教导我们,说:
耶稣这段话是要教会遵行一个十分崇高的道德标准。祂的要求与犹太法律的要求相反,犹太法律是犹太教师的口传律法,犹太教师在解读申命记中的诫命时,看到诫命说要爱自己的邻舍。他们又自己添加了一些规定,在爱自己的邻舍之外,也可以恨自己的敌人。但耶稣说不行,这是犹太教师自己讲的,这不是我要你们遵行的标准。律法不但是要你们爱自己的邻舍,也要你们爱自己的仇敌。
在整个新约圣经,耶稣所提到的所有标准当中,这可能是最难遵行的标准之一。毕竟,我们怎么可能同时爱与恨一个人呢?我们怎么去爱我们所敌视、与我们不和的人呢?首先,耶稣在这里讲的爱,并不是一种感觉或感受。仔细研读新约圣经中关于爱的概念,你会发现“爱”这个词,通常是被当作动词来用的,而不是名词。但是在我们的文化中,爱通常是被当作名词来用的,用来传达一种感受,一种浪漫的感觉、甜蜜的吸引力与滋味。
但是在新约圣经中,耶稣此处所讲的爱指的是善行之爱。祂要我们用这种爱来爱我们的仇敌,这种爱讲的是实际的行动,与我们的所作所为有关。仔细听祂怎么说:“要爱你们的仇敌”。也就是说,有人诅咒你,你要为他祝福。有人恨你,你要以善行对待他。有人利用你、逼迫你,你要为他祷告。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了。耶稣这是在呼召我们去效法上帝的爱,因为这就是上帝所做的,世人都敌对祂,世人都咒骂祂,即便如此,上帝仍然赐福给他们。世人以恶意对待上帝,但上帝却以善意与恩惠对待这些恶人。世人以邪恶对待彼此与上帝,但上帝却以良善对待世人。所以耶稣告诉我们说我们也要如此行,为什么呢?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作天父的儿子了。上帝就是这样行的。
耶稣接着以上帝的护理作为例子进一步阐述这点。上帝让太阳照耀好人,也照耀坏人,降雨给义人,也给恶人。恶人田里的作物得到雨水的滋润,义人田里的作物也同样得到雨水的滋润。在神学上,我们称之为上帝的普遍恩典,与祂的救赎恩典作区隔。救赎恩典就称为特殊恩典,是不普遍的,普遍恩典是上帝赐给每个人的怜悯,不分善恶,例如雨水,空气,食物,房屋,以及各式各样的恩惠。这些恩惠都彰显出祂的善行之爱。
有一点我必须特别声明,在最后的审判中,上帝施行的一切善行之爱将会对恶人成为更重的审判。因为我们的罪行之一,就是不知感恩。每当上帝出于怜悯而赐给人恩典,而这个人却不知感恩时,这个人在上帝面前的罪就更大了。我们从上帝手中得到愈多恩惠,如果不知感恩,那么我们就是像使徒保罗警告的那样,给自己在审判日那天积蓄愈多的愤怒。所以凡是不肯悔改的人,上帝所赐给他们的恩惠,在最后的审判日那天,都会变成灾难。因为他们对于上帝所赐的恩惠都不懂得感恩。
在下一篇内容中,我会讲到上帝之爱的第三个层面。也就是祂的自满之爱,这或许是最重要的层面。
在上一篇中,我提到说在神学的历史上,我们会把上帝的爱给分成三个种类。上次我讲了二个,一个是上帝的善意之爱,指的是祂对所有人所存的良善旨意,另一个是祂的善行之爱,指的是祂施行恩惠的行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普遍恩典,例如太阳和雨水等等。
今天我要讲的是第三种,这是上帝的爱当中最重要的层面。我们称之为上帝的自满之爱。我记得我有说过,每次我讲到上帝的自满之爱,人们都会皱起眉头,露出满脸的疑惑,因为他们听到“自满”的时候,都是想到一种冷漠的态度,或是骄傲自负的态度。因为“自满”这个词的英文,常被用来指一个人自鸣得意,总是躲在自己的小圈圈里,对各式各样的事都完全没有丝毫的热情。话说,语言的演进还真是奇怪,毕竟自满这个词的原始含意与现在常用的含意刚好相反。
为了确认这点,我最近刚查过一本现代辞典,看看辞典是怎么定义“自满”这个词的。辞典上写着这个词是从拉丁文衍生来的,在拉丁的概念文中,它的意思是指一个人感到极大的喜悦与快乐,一点都没有冷漠或骄傲自负的意思。事实上,根据韦氏大字典,自满这个词的首要含意,就是喜悦或快乐;次要的含意才是自鸣得意或自傲、自负。这种自傲自负的概念大概是这样来的:我一旦对某个东西感到非常喜悦,对这个东西感到极度满意,我就会因此变得沾沾自喜、骄傲自负,这个词在英文中大概就是这样演进的。
但我们在神学上提到上帝的自满之爱时,我们所指的这种爱是一种让父感到喜悦,并因祂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感到愉悦的爱。我们一直都有提到说,上帝最爱的对象,祂最喜欢、最喜悦的对象,就是祂的儿子。我们都记得耶稣受洗的时候,圣灵仿佛鸽子从天而降,天上传来上帝的声音,上帝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在这个事件中,上帝宣告祂对耶稣的自满之爱,耶稣就是天父所喜悦的那位。
接着我们看到这种爱延伸到基督以外的对象,也就是上帝对得救赎之人所特有的爱,也就是说上帝喜悦那些属于祂的人。事实上,之前那段难解的经文中讲到的上帝的爱,可能就是这种自满之爱。
我们之前有提到罗马书第九章,保罗引用玛拉基书,就是有关雅各与以扫的部分:雅各是我所爱的,以扫是我所恶的。也就是说,雅各得到的就是这种崇高的自满之爱。这种爱是上帝只为祂的选民存留的,这种爱不同于普遍恩典中的善意之爱与善行之爱。以扫当然也有得到上帝的这两种爱,但以扫并没有得到上帝的拯救之爱,也就是救赎之爱。在这种爱当中,上帝喜悦祂的选民。
我们已经知道,在圣经中,上帝的爱总是与上帝的拣选之恩紧密相连。我们来看一下,罗马书第八章这个“金链”,这段经文能帮助我们了解我刚才讲的这个概念。
我们都很熟悉罗马书八章二十八节:“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请注意保罗在这段经文中并不是说,万事互相效力,叫所有人都得益处。这段经文应许了上帝的护理,祂把灾难变成使人得益处的管道,这让我们在患难和痛苦中拥有极大的安慰。因为即便是遇到这世上最艰困的试炼和苦难,也是上帝在用它们来使人得益处。使谁得益处呢?使爱上帝的人得益处,那些爱祂的人,就是按着祂旨意被召的人,所以,那些用这样的爱来爱上帝的人,就是上帝以自满之爱来爱的人。这些人就是所谓的蒙召之人,“拣选”这个词也是因此而来的,这些人被呼召从世界中分别出来,蒙召,ek koleo,从世界中被呼召出来,上帝将这些人从堕落的世人分别出来,并使他们得到祂特殊的救赎之恩,这就是“教会”这个词的意义。这是从希腊文ekklesia来的,就是一群蒙召而分别出来的人,英文ecclesiastic或ecclesiastical就是根据这个希腊文来的。
然而,这个身为蒙召之人的概念,有时候很容易令人混淆。因为在圣经中,上帝的“呼召”有不只一种意思。圣经有个地方说:“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又例如在使徒行传中,我们也很常看到,当使徒在传福音、宣扬上帝的话语时,他们也会呼召听众,呼召现场的听众回应福音,例如使徒保罗在雅典的亚略巴古,面对当地的哲学家,他说:“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候,上帝并不监察。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因为祂已经定了日子,要审判天下。”
当时保罗呼召现场所有人信耶稣,那么现场的听众有什么反应呢?经文告诉我们说,有些人当场就接受基督了,其他的人则是当场拒绝了保罗宣讲的呼召,并且把保罗当作疯子。第三种反应则是说:我们要再听听你讲这件事。也就是说,他们当下还没有做出评论。他们想要再考虑一下,想要再多听一点,他们没有接受,也没有拒绝,而是采取中立。这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圣经中有许多地方提到福音被传讲的时候,人们被呼召要接受福音,但并非所有人都正面地回应,这就是我们所谓福音的“外在呼召”,这种呼召是属于外在的。任何时候我开口对一群人传福音,呼召他们接受福音,当中有些人会接受,有些人不会,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回应这种表面的呼召,也就是外在呼召,这很容易理解。
另一方面,圣经中的“呼召”一词还有另一种用法,也就是我们在神学上所讲的“内在呼召”,“内在的呼召”。有时候也称作“上帝有效的呼召”,这与圣灵在人心里所做的工有关,不只是耳朵听见外在的呼召,还有圣灵对内心或灵魂施展的超自然工作。于是原先死在罪恶过犯中的人,如今活了过来,彻底苏醒,有耳能听见,并且有眼能看见他们原本不屑理会的福音。这就是内在的呼召。
上帝就是用这种呼召来呼召选民。上帝用特定的方式来呼召选民,这点也出现在同一段经文中,使徒保罗说万事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保罗的下一句话说了什么?因为上帝预先知道的人,祂就预先命定他们和祂儿子的形象一模一样,使祂的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祂预先命定的人,又呼召他们,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使他们得荣耀。
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保罗此处所讲的呼召并不是外在呼召,而是内在呼召,也就是圣灵的超自然工作。我怎么知道的呢?这段经文讲的是救赎的多重层面,也就是所谓“救赎的顺序”,是以线性的方式呈现的,也就是预知,预定,呼召,称义以及得荣耀。仔细看这个顺序在经文中的结构,就会发现这里是用概括的方式来叙述的,也就是说,这里有省略的地方。因为有些概念是不证自明的,是不需要特别在经文中写出来。我认为每个为罗马书写注释的人,都认同这段经文的结构就是这样。
所以这段经文要讲的,就是说凡是上帝预先知道的人,祂都呼召他们。也就是说,上帝呼召祂在创立世界之前,预先知道的每一个人。保罗这里所说的“预先知道”是什么意思?我换个方式问,上帝在创立世界之前就预先知道了多少人呢?每一个人都是上帝所知道的。在创立世界之前,祂就已经知道所有人了。因为上帝知晓一切,祂是无所不知的,祂知道你我的名字,祂在创世之前就知道每个人的名字了。面对预定与拣选这种不容易了解的教义时,先要知道它们是每个基督徒都应该接受的,容我提醒你们,一个基督徒如果要忠于圣经,他就必须要相信有预定论这回事。因为圣经的确有教导预定论,所以我们不能依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要不要相信有拣选与预定。
问题是,我们该怎么理解这些概念?最广为人们接受的观点就是预定论的先见说,可以称之为预知说,就是指上帝在永恒中就已经预先知道谁会接受福音的邀请。在永恒中,上帝就预先知道,保罗会在雅典的亚略巴古传福音,也预先知道现场的听众当中有谁会接受福音以及有谁会排斥保罗的教导。于是上帝就预先根据人们以后对福音的回应,来决定要拯救哪些人。祂只拣选那些会在未来接受福音的人,这是最主流的观点。支持这种观点的人会引用罗马书第八章,这个观点认为:保罗的确有讲到预定论,但是他在讲预定论之前,有先提到上帝的预知,上帝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定他们得救。
但这段经文的言下之意是说上帝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定他们得救。而如果上帝在永恒中就预先知道所有人,那这就表示上帝预定所有人得救。但这不是持这种观点的人所料想的结论,因为这样就变成是普救论了,或者是普遍预定论,这很明显违背圣经的教导。人们可能会对我说:但是史普罗你还没有讲清楚呀,上帝这边只是在讲说祂在永恒中预先知道的人,而且只局限于那些会接受福音的人,这就是他们的说法。他们这样讲,就让问题变得更严重了。不是在预定的部分,而是在呼召的部分,既然上帝预先所知道的人,都是预定得救的人,而且所有预定得救的人都将会蒙呼召,所有蒙呼召的人都会被称义,那么怎么能说,这段经文所讲的呼召是外在的呼召呢?
因为圣经肯定没有说,每个耳朵听到福音外在呼召的人都会被称为义。保罗在这段经文中说的蒙呼召之人,都会被称义并且得荣耀。这表示说保罗在这里说的呼召并不是外在呼召,他在这里讲的是内在的呼召才对,只有那些受内在呼召的人,就是上帝在他们心中动工的人才会被称义。
没有任何一段经文说,上帝预先知道那些将会回应外在呼召的人都会被预定得救。也就是说,人们对福音的回应,并不是他们被预定得救与否的基础。这段经文的重点是所有上帝预定拯救的人,都一定会受到内在呼召。所有蒙内在呼召的人也都一定会得称义、得荣耀。所以上帝之所以预定我们得救,并不是因为我们有回应呼召,而是说,连我们的回应也都是上帝预定好的。这就是使徒在此所要表达的,这个应许是只赐给这些蒙受特殊恩典之人的,万事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
因为这种内部呼召的效果就是在我还没爱上帝之前,祂就先以自满之爱来爱我了。祂藉由这自满之爱使我的灵魂苏醒,祂从内在呼召我,在这内在呼召之前,我的心仍然是敌对祂的,但如今祂不但使我灵魂苏醒,也使我产生对祂的爱慕。因为如果没有上帝的拣选之恩以及圣灵带来的重生,我的本性是敌对上帝的,我一点也不会爱慕上帝。但如今我经历了内在的呼召,我的心被改变了。于是我先前所厌恶的,如今却感到喜爱,基督成为我爱慕的对象。不要忘了,这些都是因着父对子的爱而满溢出来的恩典,要知道拣选与预定的目的是要让我们得以转化为祂爱子的形象样式。所以上帝对蒙拣选之人的爱是从祂对祂儿子的爱满溢出来的。上帝要让祂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
在约翰福音第十七章中,耶稣在楼房上祷告时所提到的祂提到父所赐给祂的人,这就是指蒙拣选的人,是父因着爱而赐给子的礼物。因着上帝对耶稣的自满之爱,我们也得以成为祂自满之爱的对象。所以这段经文所说的预知,肯定是发生在拣选之前的。因为如果没有预知,也就没有拣选的对象了。上帝在永恒中拣选雅各,祂肯定在永恒中就已经知道雅各了。祂必须先知道雅各,才能指定雅各蒙恩成为被拣选的人。所以,这里所说的预知,并不只是理智上的知道而已。仔细研究圣经中的“知道”这个词,就会知道圣经有时会以gnosis来表示理智上的知道,但是这个“知道”其实还有个更深层的含意,指的是亲密的爱。亚伯拉罕“知道”了他的妻子,她就怀孕了,这并不是说亚伯拉罕在理智上知道她的时候,她就怀孕了。圣经用“知道”这个词来委婉地表达性交,表示这是最深层的亲密关系。
因此,保罗在罗马书中说:世人知道上帝。又在哥林多前书中说:世人不知道上帝。也就是说,世人在某方面知道上帝,他们理智上知道有上帝存在,但是他们本性就不爱慕上帝,不愿意亲近上帝,所以上帝的自满之爱其实也和祂的预知有关。因为上帝的“预先知道”就是“预先去爱”,上帝是什么时候爱你的呢?祂在创世之前就爱你了。你蒙拣选是因为祂对你有永恒的爱,上帝爱不可爱的人,这就是最崇高的例子了,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我先停在这边,请注意看,使徒保罗针对爱的本质提出了非常精辟的解释,并且这段解释是他在谈论圣灵的恩赐时所提到的。他写信给哥林多教会的时候,深知这间教会正因为争论圣灵的恩赐而四分五裂。这个冲突的核心与说话有关,就是说方言。所以在第十二章和十四章当中,保罗详细讲论有关说方言的这整个现象,并且提到说方言不应该搅扰或破坏基督肢体中应当展现出来的爱。所以保罗才会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提到这些内容。保罗没有分章节,章节是后人加上去的。所以他写这整段内容都是在讲论agape。他说:就算我会讲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就算我有说方言的恩赐,却没有爱,我就不过是一阵噪音而已。我所讲的一切都只是噪音而已。我所讲的一切都没有意义,都是噪音。保罗的意思是说,如果你是史上最有恩赐、最有魅力的人,却没有爱,你就只是鸣的锣、响的钹而已,不断制造噪音。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